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近些年来,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藏区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笔者在赴藏区的调研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西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各级政府不遗余力推动力量。而当今,如何进一步丰富援藏形式、完善援藏机制,进而拉近藏区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的感情,已成为了调研关注的主要问题。
“拉萨+北京”共同守护藏族儿童
藏区儿童是西藏发展的未来,是我们着重关怀的群体,也是我们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过程中,个人认为藏区儿童在衣物、食品、玩具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现实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物品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如何合理地配置援藏资源,更有利于藏区儿童成长,值得深思。
据了解,北京市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拉萨地区,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促进作用。并从支援的深度、广度两方面进行思考,对支援形式进行创新,推进援藏形式的双维度拓展、加强两地人民的友谊、实现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援藏儿童工作的关注重点。
另外,从目前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来看,西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71元,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26元,同比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全中国前列,但总值仍然处于全国的倒数第二位,仅高于甘肃一省。
据介绍,目前首府拉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0元,同比增长18%,比西藏全区人均收入高22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0元,同比增长9%,高出全区平均收入1324元。
作为援助拉萨市的对口城市,北京市人口收入几乎是其两倍,从居民商品的购置品类看,在儿童用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玩具、衣物等具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在品牌等方面也具有较大差异性;儿童用商品具有典型的时效性,随使用者年龄或者兴趣的改变,商品的使用属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过时玩具的处理流通方式主要有熟人朋友圈的转赠、收藏等,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方式还不足以完全消化;若进入现有的回收体系,很多具有价值的商品会简单地作为一般原材料处理,如何发挥这些商品的价值,并赋予其更多的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种新模式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即“拉萨+北京”心连心、“物流+爱心”传真情的项目形式,实现商品流通的转变,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开展此项活动,是力争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西藏儿童的现代物流知识普及,同时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度和利用率,探索以学校为核心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来培养下一代汉藏民族之间,特别是儿童之间的友好情谊,以此深化北京与拉萨之间的两地交流。同时,希望通过该类活动,可以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托物流服务完成特殊的任务使用。
凝聚多方力量打造爱心通道
“物流+爱心”传真情项目本身就是依托物流资源优化利用的思想,以人道物流系统构建为基础,搭建北京与拉萨之间的物流爱心通道。
所以,在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广泛征集北京区域个人的富余的、可重复利用爱心商品等资源(可以前期以玩具或者衣物为切入点),通过物流爱心通道送至拉萨地区(如有需要也可以考虑西藏其他地区);亦可重复利用的爱心商品资源将由北京地区的相应组织(重点是相应的学校等)进行征集、整理、编码、流通加工后送至北京地区邮局或者具有北京至拉萨运力的专线公司,在该类企业运力富余的情况下,免费送至拉萨的指定地点。还可以为传递爱心,爱心商品将由捐赠人(重点是学生)撰写祝福语句等(必要需提供商品的使用说明),并由志愿者翻译为藏文送达捐赠者,受助者将回馈相关信息,进而搭建起双方的联络机制;项目的具体操作方面,可由关注儿童成长的组织机构在特定范围进行爱心商品的征集(比如在学校等),收集过程中捐赠者将为每一件爱心商品都抒写祝福语、使用方法,并填写个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由参与机构负责发放爱心捐赠证明;相关的物流专业高校负责招募志愿者,对爱心商品进行流通加工,重点完成包括编码、消毒、包装、打包等物流作业在内的流通加工业务,建议由该校的藏族学生(或熟悉藏语的学生)组成志愿者,将捐赠者的祝福以及使用说明等翻译为藏文。
另外,为了保障活动的正常推进,应注重几个方面的资源协调,建议包括以下部门:具备相应组织能力与资源的物流类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和拉萨两地)、爱心志愿者管理和组织机构、关注儿童成长机构、物流公司等。
同时,为了后续管理方便,可以为每一件爱心商品都有唯一的编码,并建立商品管理数据库。并由西藏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捐赠对象,之后由拉萨市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负责组织当地的志愿者,最好为本校的学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学校的物流专业类实验室的存储资源,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提出了面向多品种、少数量、多频次的物资管理的单元化的现代化存储方式,实现高密度的存储目标,并完成存储、拣选功能一体化,可以为该类活动的组织提供基础支撑。
在后续在运力方面,则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或者物流专线公司等具有物流运力资源的公司,在本部门运力富余的条件下,免费将该类商品送至拉萨,并转交到指定的捐赠对象。
最后,建议拉萨市的志愿者可一同时前往,负责协助组织,并收集相关多媒体资料,重点包括被捐赠者照片、居住地、感谢语等资料,并收集其联系方式。再由北京地区的志愿者协同拉萨市自愿者和中国邮政总公司负责将全部过程进行录制、整理、负责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剪辑,并整理制作科普宣传资料,并负责完成对捐赠人员的反馈,具体包括藏族被捐赠人原声资料、语音翻译资料、物流科普资料、拉萨及西藏自治区宣传资料、以及学校、参与机构的宣传资料,以光盘形式提供,供捐赠人收看。
当然,学校还可以组织以藏族学生志愿者为主的学生组织,搭建公共信息交流专用线,负责传递双方的文字资料交互和翻译。同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爱心志愿者管理和组织机构负责发放志愿者服务证明。
物流产业作为战略支撑性产业,将成为流通模式重构等领域的重要依托,爱心将随着物流活动进行传递。未来如有可能的话,也可通过自驾游游客充当物流人员等方式进行爱心传递,使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实施。通过活动可以实现“四个心”,即使拉萨的小朋友更加开心,参与捐赠的人员更加富有爱心,物流企业更加具有社会责任心,社会也会更加增多爱心,呼唤我们内心更多的善良初心。利用物流企业作为爱心传递的通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将使物流产业的社会价值更加充分地被认识、理解、发挥和提升,物流产业的价值也会得到更大地释放。(作者单位为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10月16日《现代物流报》第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