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如何援手西藏地震重灾区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54 日期:2015-10-13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其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今年9月,笔者有幸随团分别对西藏地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三个地区以及林芝地区进行了交流考察。据了解,日喀则地区是近几年来的地震灾区,所以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实际调研。

  独特区位地震频发

  早在2014年4月25日,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多千米,震中为博克拉。据悉,此次地震的强度是四川汶川地震的1.4倍,该地震中震感较为强烈的地区分别是尼泊尔、中国西藏、印度新德里等地。

  据介绍,西藏日喀则市下辖18个县区,总人口约70余万,此次地震波及日喀则整个县区。其中,吉隆、聂拉木、定日三县为重灾区,而吉隆镇、樟木镇、绒辖乡的灾情则是重中之重,受灾严重的定日、吉隆、聂拉木三县的老百姓房屋倒塌率高达80%。

  另外,2011年9月18日,发生在印度锡金邦的强震波及西藏边境亚东县等地,其中亚东县受灾严重,近七成房屋受损;2010年以来,西藏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5.0~5.9级19次,6.0~6.9级3次。综上所述,可以判定,西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地震灾害的重发区。

  震后政府、社会等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以人道为主要目的相关活动,其中就包括人道物流活动、防灾救灾活动等。但笔者认为,在人道物流活动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提升。


注:表示5.0级以上地震,表示6.0级以上地震

图1 2010-2015年西藏5.0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存储应急功能需提升

  物流基础条件的制约是人道活动开展的主要瓶颈因素。西藏地区的物流基础条件,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仓储条件等基础情况并不理想。且西藏地区是国内人口分布最稀少的省级行政区,且区内的人口集中度比较低,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虽然西藏地区的交通设备等建设速度很快,但是还没有形成网络化的结构,地域之间连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早在2011年地震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亚东县通往外界的主要公路就一度中断,经连夜抢修,才恢复车辆通行。2015年6月28日印度发生的5.6级地震,亚东县境内震感强烈,在强降水和地震双重影响下,该县通往乃堆拉边贸市场的路段又出现严重塌方,交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基于上述因素综合考虑,从人道物流系统建设的角度出发,采用单一的、集中式的存储发放机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结合目前藏区的具体情况,建议在某些地区需要预先采用网络化的、分散化的存储优先的策略,即在县、乡、村等适当存储紧急性救灾物资。

  据了解,目前藏区建筑的建造方式也有较大的改变,一些新兴的建筑材料和工艺等已经开始替代原有的方式,为该项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适量的物资可以保存在建筑标准较高的专用仓储设施之中,该类物资在藏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达到一定的存储周期后可以采用折价、赠与等方式进行利用,避免浪费。在西藏这一具有较强地理区域特征的地域,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在局部区域要采取适当政策倾斜的方式;同时也要特别考虑到目前该区域处于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不能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管理。


图2 最近1年西藏地震分布情况

  另外,在救灾物资存储的方式上,可以采用新的技术,对于多品种、少数量、多频次的物资管理可以采用基于单元化的现代化存储方式,实现高密度的存储目标,为救灾物资的管理提供技术性支撑。

  标准制定应更具区域包容性

  目前,国内正在制定关于人道物流的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感受到了区域的特殊性,也希望其具有更多的包容性。这种包容首先体现在对区域需求的尊重,物资的标识可以更多地增加民族性标识,在通用商品的基础上,可以为面向不同民族区域的分发物资定制相应的特殊性标识和指导性资料,实现通用性和专用性的统一。

  对于面向家庭使用的物资,是否可以有更快地分发方式,例如结合实际需要,利用单元化的思想,设计、制造家庭用品集装单元,可以将一个家庭可能用到的必需品直接放置在一个单元器具上(例如托盘上),在整个物流运作全过程中都以单元化为载体形式,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极大地方便现场进行分发作业,基于现代物流运作理念,可以在特定的地区指定针对性的服务规范。另外,结合藏区的实际需要,需要更多关注一些细节方面。例如可以在帐篷的设计上增加底部的隔离垫,使得内部的空间更好地被利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内部的空间舒适度,特别是冬夏两季尤为重要。

  藏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诸多的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并且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在细节方面要尊重其本区域的特殊需求,并给与充分地考虑。如果建立了网络化的、分散化的存储使用机制,可以考虑建立人道物资的租用机制,将一些耐用品直接投入到特定的区域使用,建立新型的服务机制,实现以租代储,备灾属性不变,而又可以提高物资的利用率,藏区人民具有良好的信誉,可以为该类活动的进行提供充分地保证。

  毋庸置疑,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掘、理解、尊重、包容,并且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相信人道物流可以在西藏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单位为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10月13日《现代物流报》第A6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