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危化物流如何转“危”为“安”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73 日期:2015-09-08
  危化品要从生产地送到下游企业或个人手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物流安全在危化品安全送达至目的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2014年第六届中国危化品物流年会上,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阮桢先生曾提到过这样一组数字:我国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大型工业园区达200多个,有各类危化品企业30多万家,常用化工原料达到5000余种,95%以上化工原料需采用异地运输。这些危化品要从生产地送到下游企业或个人手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物流安全在危化品安全送达至目的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化品生产和应用大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化品总量已经超过3亿吨,80%危化品通过道路运输,占公路货运总量的3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保证危化品的仓储与运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万多家,运输车辆超过30万辆,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人员分别为59万、55万和7万人,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巨大且可观的运输产业。同时,国内石油和化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危化品品种和产量急剧增加,危化品越来越多。

  存在困境 隐患暴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产品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各行业对危化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危化品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但与此同时,我国危化品物流行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危化品生产、物流行业自身方面:生产企业分布不均,需求分散,物流配送难度大,违规操作较多;物流企业实力偏弱,专用车辆少、服务单一、危化品仓库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建设标准不规范、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市场存在运价恶性竞争,从业单位专业人才匮乏及相关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等。虽然我国的危化品运输市场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企业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很多漏洞。

  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现行的危化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出多门,造成危化品物流跨部门、跨行业安全管理协作不足,物流标准管理分散,部分标准相互矛盾。据统计,目前我国危险货物运输法规及标准共有13个,分别出自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四大主管部门。由于这四大部门以各自的部门利益和责任为重,层次繁多、程序复杂,有时政府部门之间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部分法规及标准之间缺乏统一性,令企业难以抉择、无所适从。此外,部分政策法规滞后,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解释的问题也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现有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监督也存在大量衔接问题,没有建立起危化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虽然一些有较强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感的企业对危化品运输的操作已开始重视,但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管理体系,使得危化品运输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公路运输方面:运输危化品的车辆设施不符合规定,存在安全隐患;未对危化品物流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虽然公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专用运输车辆都必须安装GPS,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设备形同虚设,企业基本处于无人监控状态,运输车辆也没有相关行驶记录。另外,运输企业不能定期进行车辆检测、异地运输车“争食”现象严重,运输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也颇具非议。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