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煤炭企业是自谋出路还是坐以待毙?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阅读:74 日期:2015-08-03
      在煤炭行业亏损面已超过70%、产能严重供大于求的窘境下,部分煤炭企业苦苦坚守、部分煤企尝试转型,但也有部分煤企不惜以破坏行业利益为代价,恶性竞争。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鲁俊岭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今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00.5亿元,仅为2012年同期的10.5%,企业亏损额达到484.1亿元,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到70%以上。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部分企业产量逆势扩张、依法调控供应总量,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通过规范治理建设生产秩序,把违法违规的产量降下来。”鲁俊岭指出。

  亏损面超七成

  虽然政府和行业联合救市,但煤炭业已经持续了3年的低迷态势仍没有扭转。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日趋突出,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剧。目前,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415元/吨,较历史高点回落50%以上。

  7月30日,鲁俊岭在媒体通气会上说,针对煤炭行业遇到的困难,今年以来,各部门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着力调整优化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供需平衡。目前煤炭市场供应总量明显下降,价格回落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较多等原因,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价格企稳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脱困任务仍十分艰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的情况显示,除个别优势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账面有盈利外,其他大部分企业亏损。

  目前,在申万煤炭开采二级板块的38家上市公司中,逾半数公司已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在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的20家煤炭类上市公司中,除新大洲A、露天煤业预计业绩续盈、国际实业业绩预增外,其余17家煤企均报忧,其中6家续亏、6家首亏、3家预减、1家略减、1家不确定,预计亏损额合计最高达25亿元。

  其中,西山煤电发布的2015年半年度报告,营业收入约为92.8亿元,同比下滑2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3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的3.73亿元,下跌近46%;中国神华近日发布公告称,受下游行业需求、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公司煤炭销量同比下降24.2%,连续十个月同比下降。

  发改委严格限制产能

  亏损态势下,煤炭产量和投资在上半年都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煤矿不惜以破坏行业利益为代价,严重超能力生产,以量补价,恶性竞争。

  近期出台的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全国煤炭产量为17.25亿吨,同比减少13788万吨,下降7.4%;煤炭销量为16.22亿吨,同比减少14226万吨,下降8.06%。尽管产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需求依然低迷。

  鲁俊岭在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去年下半年,我国围绕制止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限制劣质煤流通使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减少1.1亿吨。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