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煤炭企业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附加值?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阅读:218 日期:2015-07-21
       家住临汾贺家庄村的吴红标,2014年的冬天烧了3吨煤,用来取暖、做饭。在他眼里,煤炭如枯枝一般,就是一种燃料。他买一吨煤的价格是500元。

  此时正值2015年年初。在距离千里之外的秦皇岛港码头,一吨动力煤的价格为520元。通过大秦线,从山西煤矿挖出的煤,源源不断地运送至此,并由此发往南方用来发电。

  而在长治,潞安集团在数年前已经生产出来第一桶“煤制油”。煤制油的油品质量高于当前最严格的柴油规格要求。1吨煤制油的价格不低于市场上柴油7000元/吨左右的价格。

  从煤到电(煤发电),从煤到油(煤制油),从煤-焦炉气-甲醇-烯烃,每一个链条的精细延伸,都意味着煤进行了一次非凡的转化,在价值上得到了一次提升。


  一吨煤,到底价值多少,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其核心和支撑又是什么?

  一吨煤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从原煤到化工产品,产业链的每一次延伸都是利润的一次增长

  一吨煤究竟价值几多?在吴红标看来,他买煤花了500元,一吨煤的价值就是500元。

  在这里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

  一吨5000大卡的动力煤,6月中旬的价格是250元,用于发电,可发2143度,折价750元;转化为油,可产0.19吨,折价1370元;变成甲醇,可产0.74吨,折价1740元;变成烯烃,可产0.28吨,折价2780元。从原煤到烯烃价格翻了十几倍,延伸到石蜡、航空油等高端精细化工品,升值会更大,效益会更好。

  煤炭黄金10年,市场最好时,挖一吨煤就可赚几百元。记者当时在一家大型煤炭集团的中型煤矿采访时,该矿老总透露过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数字:每天的纯利润700万元!

  高企的价格产生着惊人的利润,惊人的利润却并没有让煤炭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全省每年生产9亿多吨的煤炭,挖出来直接卖掉的占6亿吨。山西赚取的是最简单的原料利润,丢掉的却是远高于此的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这一数字即便用天文数字表述也不过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黄金十年,全省GDP增速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4%,一些产煤大县甚至达到80%以上,煤炭工业对地方公共财政的贡献达到39.5%。

  因一煤独大,一吨煤的价值主要是挖出来卖出去的价格,市场好时形同暴利,相关产业一荣俱荣。

  在需求不振,煤价持续走低的今天,吨煤从近千元跌至200多元,受其影响全省经济也跌至谷底。全省GDP增速去年为4.9%,全国垫底;今年一季度,仅为2.5%,全国倒数第二。

  从挖煤就能赚钱的“黄金十年”,到如今的“多挖煤不挣钱,少挖煤丢市场”,从中国到山西,煤炭产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2012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35个月波动下行。进入2015年,受市场需求放缓、原油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价格再次出现持续下跌,库存居高不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6.5%,但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持续40个月超过3亿吨,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520元/吨下降至5月初的421元/吨。

  已是盛夏,煤炭产业却仍未能摆脱“寒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梁嘉琨在2015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仍处于低位徘徊,这一态势短期难以改变,行业脱困任务艰巨。

  山西是中国的缩影,为“寒冷的煤炭”做出注解。有关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企业吨煤平均利润已经降到5.7元,比黄金时期下降了近七成。

  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了一瓶矿泉水的残酷现实,又一次让人看到一吨煤的价值对于山西的分量有多重。

  为什么要提高一吨煤的价值

  山西经济企稳回升的现实需要和转型发展的长远布局

  一吨煤的价值有多大,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影响就有多大。

  产业经济专家、山西大学教授杨军告诉记者,多年来,山西经济系于一煤之上。一煤独大的后果就是受制于人,属被动型经济。一业独大,一煤独强,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扭曲了发展机制、恶化了发展环境,而现阶段更是出现了市场失灵、陷阱重重等内源性危机,转型内动力不足。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贫困循环陷阱”“资源诅咒陷阱”等并存的多重陷阱。煤炭行情高涨,不愿转型;行情低迷,无力转型;行情适中,不急转型。几十年积重难返,必然是今天的结果。

  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使山西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困境中的山西煤炭行业,必须谋求转型升级,增加一吨煤的价值。

  “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是不行了,煤炭行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说。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