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内外贸情况看,面对传统消费旺季,外贸大幅减量仅带来内贸市场拉运的微幅好转。这从侧面反映出需求不足仍是沿海煤炭市场踟蹰不前的根本阻碍,而气候因素的异常正在对需求不佳起放大作用。
环渤海动力煤价反弹幅度放大
2015年6月1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5500K)418元/吨,较前一报告期上涨3元/吨,涨幅有所放大。这是本年度煤炭价格连续第2周上涨,累计涨幅0.72%。
本报告期,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的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如下:
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和黄骅港主流成交价格分别报收410~420元/吨、410~420元/吨、420~430元/吨、410~420元/吨、410~420元/吨和425~435元/吨。其中,在秦皇岛港和曹妃甸港的交易价格区间与前一个报告期持平;其他四个价格采集港口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报告期上涨了5元/吨。
从本期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6个代表港口的煤价4涨2平,价格上涨的港口继续占到绝对多数,价格反弹格局得以维持。
从24个港口规格品看,价格持平的港口规格品由前一期的12个增加到了13个;价格上涨的港口规格品维持在前一期的10个;价格下降的港口规格品由前一期的2个减少到了1个,价格筑底基础被进一步夯实。
从价格调整动力来看,本周并无新增直接利好或利空冲击市场,
煤炭价格仍在消化前期市场变化:
其一,大型煤企在试探性上调价格后进入观望期,这也是导致秦皇岛港、黄骅港、曹妃甸港煤价大面积持稳的主要原因。
其二,中小型煤炭企业被长期压制,存在迫切的涨价欲望,趁预期走稳大面积跟进价格调整,这带来了京唐港煤炭价格的普遍上涨。
煤价涨势乍起 下游需求已然生疑
沿海市场煤价连续触底反弹本来是供需对比好转的最佳写照。但随着下游消费地利空反馈的逐步增多,煤价的回涨更像是胶着心态下的“抢跑”。
此前支撑本轮价格的最大利好便是“迎峰度夏”以及沿海市场上低热值煤炭的货源紧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中的夏季消费高峰毫无开启征兆,反而出现了电厂耗煤大幅下行的异常走势。而低热值煤炭的需求,本就是建立在机组负荷不高的前提之下的,此时看来,反倒映衬了需求走势的严峻。
2015年以来,代表沿海煤炭需求的主力电厂
煤炭日耗持续低迷,一度与2014年日耗规模勉强持平。但进入6月份以来,该指标却急转直下,接连向下突破同期水平,形成“死叉”。目前,该指标已经击穿60万吨整数关口,刷新近5年新低。
有分析认为,两方面原因主导了日耗的疲弱走势:
1.强厄尔尼诺现象及水电替代增强。
入汛以来,厄尔尼诺现象正在成为干扰沿海煤电行业的重要力量。回顾5月份,华南地区的暴雨已经构成重大灾害性天气,对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最近10天,华南区域内的强劲降水仍在持续,降水强度普遍在10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降水强度接近300毫米。尤其是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另据预测,江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后续还将出现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高强度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逐步得到证实。
从目前情况看,异常气候对沿海煤电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丰沛降水带来的气温偏低继续压制夏季空调用电,拉低用电负荷。
2.长江中下游降水为区域水电发力提供基础,替代煤电消费。
3.长江上游降水偏少,不利于大型水电基地蓄水,库容会继续消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上游蓄水形势称不上超预期,但特高压水电输送正在通过减少“弃水”极大弥补长江上游降水的不足。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量将超过450亿千瓦时,能占到华东外来电的三分之二,会继续对沿海煤电消费形成强烈替代。
2.实体经济用能需求不佳。
5月份,沿海市场出现煤炭拉运小高峰,市场普遍预期宏观经济在加速好转,但针对实体企业及高耗能行业的调研表明,实质性的经济形势好转尚未发生。
5月沿海煤炭市场的活跃很大程度上是被超预期下行的煤炭进口助推的。回顾5月份,北方煤炭发运港煤炭调出3107万吨,环比4月份增加444万吨。
但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煤炭进口(含褐煤)1425万吨,环比减少570万吨,外贸减量完全吞没了内贸发运增量。由此看来,5月以来的内贸发运好转,与内外贸价差的转化高度相关,尚无需求好转的配合,而企业的增量采购决策也更多基于心理预期做出,缺乏实体经济支撑。
综合内外贸情况看,面对传统消费旺季,外贸大幅减量仅带来内贸市场拉运的微幅好转。这从侧面反映出需求不足仍是沿海
煤炭市场踟蹰不前的根本阻碍,而气候因素的异常正在对需求不佳起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