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4年煤炭行业形势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作为煤炭行业的领军者,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驱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利润10.0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 “十二五”规划目标。那么,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是如何逆境突围,实现资产规模和创利水平的大幅提升?又有哪些科学创效的经验做法值得业界借鉴与学习?
2014年,煤炭行业形势持续下滑,“黄金十年”一去不返,以
煤炭为主业的冀中能源集团,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其麾下最为年轻的子公司——国际物流集团,担当起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任。一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绿色崛起”和“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物流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企业走“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无风险”内涵式发展之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利润10.0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开拓市场,创新驱动,物流产业实现由追求 “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
2014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场上刨到“食儿”吃,是摆在物流集团面前的难题。物流集团抢抓市场商机,开拓市场渠道,构建形成了“服务、贸易、金融、制造”四大业务集群,创新发展了第三方物流、物流金融、融资租赁、电子交易、国际贸易、商业保理、物流园区多种商业模式。其中,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了资金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已经成为物流集团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重要板块,业务正在迅速拓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贸易业务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打造境外低成本融资平台,逐步成长为物流集团的业务龙头,2014年香港公司实现收入455亿港币,利润4.03亿港币,靠自身的盈利能力实现了独立授信,授信额度不断增大,在港融资规模突破30亿元。累计节省利差、税差及赚取汇差达2亿元。通过拓展国际化资本运作、优化融资结构,减轻了国内融资难和成本高的压力。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局面,物流集团加大力量调整业务品种结构,压缩了
煤炭、铁矿石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业务量,扩大有色金属、燃料油、原油、化工品、木材、粮食等商品的比重;加大了托盘业务和国际转口贸易量,钢材出口业务量有了大的突破,在追求“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轨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助推企业迈上科学发展之路。
按照“一个平台两个三角三个六”战略部署,国际物流集团加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邯郸新铁物流园区是物流集团第一个筹建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2013年4月建成投入运营,与其他钢铁物流园区相比,新铁园区投资少、规模小,通过与金融融合,不断完善吊装、仓储、加工、配送功能,月钢材吞吐量达15万吨,已经成为邯郸地区钢贸价格的风向标。
河北金宝6万吨钢丝绳及钢丝项目一期工程,这个省属企业进衡水的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克服雨季地下水位高、冬季严寒等影响,完成了设备安装及调试,已具备了φ90mm及以下多种规格优质钢丝绳和成品钢丝的生产能力;二期年产3万吨高端钢丝绳(海工绳及胶带绳)项目即将实施。
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物流集团谋划了一批战略储备项目,先后对木材仓储加工、工程装备制造、棉花仓储、天然冰河水、原油储备、润滑油等项目进行了调研论证,这些都是低资本投入、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风险可控、回报率高的转型升级实体经济项目,将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
打基础、利长远,提升管控水平,奠定企业科学发展之根基。
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物流集团对标国际,打基础、利长远,确保基业长青。从2013年11月起,利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实施“管理提升”项目。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体检”,查找管理漏洞,补齐管理“短板”。从“顶层设计”着手,确立了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梳理了四大业务集群,引领和凝聚员工的行为和干劲,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实现“做正确的事”。进行岗位梳理和流程梳理,形成了六大核心管理流程和四大支持管理流程,使员工按照“功能流程图”和“作业流程图”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实现了“正确的做事”。将岗位任职条件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构建胜任素质模型,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解决了“谁去做”的问题,达到了“愿意做事”的目标,员工由被动工作变成主动工作。
“管理提升”项目内容紧接地气,落地生根,极具行业特色和推广、应用价值。当前,国际物流集团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战略快速执行工具,打造执行力体系,提升全员执行力,高效推动战略计划的落实。还将与联合北美物流协会、上海外服公司、中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筹备成立“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研发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咨询、认证”中心,领跑中国物流产业。
规范严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插上企业科学发展之翼。
国际物流集团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风险第一、效益第一、既不能错过、更不能做错”的工作原则,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强调风险防控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永远都在持续防范进行之中。要求全体领导干部做到“谁的事情谁管理,管对,管好,管到位”,员工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做对,做好,做到位”。
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以战略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个人廉洁风险防控、风险监督评价为主线的全过程、动态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到事前进行尽职调查,将风险化解在萌芽初期;事中严格跟踪监控,提高动态、应变的风险防控能力;事后有得力的风险防范补救措施;重点加强了对合同、资金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创新资金监管方式,有效杜绝了经营风险;不断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了企业抗法律风险评分卡,加大了业绩指标完成及风险考核与工资分配联挂力度,严细考核,实施了定期巡察督导机制。并结合360度全方位绩效考核体系,将上级考评、同级互评、下属评议、自我评价有效结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覆盖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通过构筑一道道“防火墙”,确保了企业稳健运营,高效发展。
科技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提供企业科学发展智力支撑。
坚持“科技兴企、科技强企”战略,物流集团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力度,一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和管理成果3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28项。与中国煤科院联合开展的《高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被列入中国物流十大课题之一。物流集团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开发完成了冀中能源集团物资编码标准化建设工作,确定物资大类58个、中类966个、小类7570个,物资明细约十万余条,为规范物资采购夯实了基础;并已完成冀中能源集团物资采购平台建设,实现了网上招标采购,节约了采购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年来,集团无论从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到资本市场的巩固开拓,从物流平台的搭建到国际业务的拓展,从节点设施到园区布局与建设,从文化构建到企业精细化管理,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企业资产规模、创利水平大幅提升,累计创利19亿元,上缴税金10.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年均21.6%,企业迈上了高质高效、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系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