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河北省社会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
编者按:当代区域经济表现为聚集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生产要素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各项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自然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后勤保障。作为一项复合型产业,物流涉及领域广、人才需求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物流策略,将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习总书记的讲话预示着京津冀新一轮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的经济及物流战略定位意义重大。
河北省不仅环抱京津,可以说环抱京津冀整个区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同时还要在生态、交通、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有所突破。而经济战略的重新定位,其重头戏之一就是物流战略的重新定位。
优势 不足
从优势上看,河北省位居环渤海中心地带,物流量大、资源丰富、科技发达,优越的经济优势和区域优势能够使其发展物流业。自20世纪90年代物流业在河北省大力发展以来,邮政配送、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商业储运等依托于物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一方面,省内物流基础设施良好。2014年,河北省公路通车里程17.9万公里(包括村路),比上年增长2.7%。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8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6万公里。全省已经形成了以国有铁路和公里干线为骨干辐射分布,兼有地方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运输方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物流需求。
另一方面,物流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4%,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2%,是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物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对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近几年,受道路运输高速增长的拉动,社会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2014年,河北省货运量达到211000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道路货运量增长显著,道路运输已是河北省物流的主要方式。
但是,河北省物流在实际发展中也会面临着阻力:
一是交通协调性不足。河北省地区的公路、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均有各自的节点与线路,但是缺少可以集成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目前河北省物流建设重线路、轻结点,物流项目多集中于线路方面的建设,导致整体物流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程度。物流节点的建设与完善成为河北整体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将提高河北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协同性与兼容性。
二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亟待提升。计算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及公布的效率,而且可以缩短物流仓储及运输的时间,从而提高物流整体效率。河北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还未建成能够覆盖河北省整个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并且电脑信息管理水平滞后,缺少能够满足自身及客户需求的物流相关软件,这大大制约了河北经济与物流的发展。
三是物流人才供求失衡。由于物流业在河北省的发展时间不长,物流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的建设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富于物流管理理论、又具实操经验的人才短缺,导致河北省物流发展中既缺乏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策划与运营的人才,又缺乏协同配合和发挥网络作用的意识,同时缺乏对世界成功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了解。因此加强河北省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已是当务之急。
定位 策略
为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笔者认为,在物流战略定位方面,河北省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缓解京津压力,将物流仓储、加工、配送等作业环节以物流基地或作业中心的形式合理布局。要充分发挥京津城市群配套设施完善、同城效应突出的优势,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着眼于建设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满足城市群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打造环绕京津的河北省专业化物流服务基地。发挥环渤海区位优势,以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为契机,加快临港物流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环渤海港口物流产业基地。发挥全国钢铁、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生产和集散基地的作用,以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理念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创新商品交易模式,形成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大宗生产组织与商品交易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与加工中心等。
在发展策略方面,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气氛。政府作为营造政策环境的主体,应当从基础性产业的战略高度来把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解决制约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简化物流企业行政审批和环节程序,努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建设物流结点体系。河北省需要加强建设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合理化节点体系的时空配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水陆空港),河北省有齐全的多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形成合理协作与分工,并结合河北省铁道铁路场站和公路枢纽的建设和规划,对各行业现有场站仓储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对河北现存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物流产业的集约化与聚集化经营。
三是加强整合物流资源。首先,以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据,加大河北地区物流资源的重组力度,鼓励核心或主导为物流业务的企业,积极建立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其次,在河北区域内构建顺畅的物流信息平台,将无序的物流行为进行有效地协调和组织,使河北区域物流系统能够形成集约化运行与扩充。
四是重视开发物流技术,培养物流人才。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的操作人员四类。应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于物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制定人才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加强与物流发达地区的物流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推动河北省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系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