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仑信托与66云链联合落地全国首单“区块链+数字仓单”信托项目——昆仑资管·数控链融1号。该项目以山东某大型炼化企业存储的柴油为底层资产,设立专项信托计划,总规模达8000万元,首期已成功发放5000万元,用于该企业采购上游原料。
这是一场由“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双轮驱动的模式创新,也是落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本项目首次实现了:
1.通过直接融资模式,面向社会合格投资者发行底层资产穿透式的货物仓单质押型信托产品;
2. 投资人可通过小程序实时可见押品状态,投资安全“看得见”;
3.对底层资产实现确权+监管双能力。液体货物由“种类物”转为“特定物”,以AI+物联网系统7×24小时智能监管,代替人工盯仓。
这一信托新范式,打通了从资产确权、监管执行到融资募集、投资人感知的全链条关键堵点,真正将金融活水穿透注入了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液体资产为什么曾是“信托禁区”?
液体货物(如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LNG、基酒、粮油等)具有“混储、不可视、难界定”等天然属性,长期被认为是“最不适合做押品”的资产类型。在信托等金融机构推进相关融资业务时,普遍面临三大风控痛点:
1.确权难:如5000吨柴油中拟质押3000吨,传统仓单难以界定哪一部分属于质押物,存在“一货多押”、“货物指向不清”等法律风险。
2.监管难:液体罐区不可视,人工驻场成本高、效率低,还伴随道德风险。
3.增信难:资产状态无法实时感知,投资人获取不到底层资产的实时信息,降低了信托产品的透明度和吸引力。
三项关键技术,打通信托风控闭环
本项目中,昆仑信托引入66云链作为第三方监管服务商,依托其在AI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能力,构建出三大风控基础设施:
1.液体资产确权:构建“货物-数字仓单-物权”三维映射
66云链通过液位传感、合同绑定、数字标记,将液体资产从“种类物”转化为“特定物”,实现精确到罐的确权机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24 1 1539310.0),有效规避“一货多押”等风控痛点。
2.实时监管感知:“账存-实存”双模型交叉验证
系统打通液位、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数据,并结合账面、出入库、合同数据,建立“账存-实存”交叉验证模型,实现库存异常自动识别与报警,监管穿透性与时效性远超传统人工方式。
3.智能风控执行:AI Agent“小六子”实时介入
系统内嵌AI Agent“小六子”,作为过程风险管控的重要参与者,“小六子”可自动识别押品货值、货量变化,并按合同逻辑,自动发起履约提醒、风险提示、质押状态更新。
为什么是昆仑信托能做成?
这套模式能落地,得益于各方对产业运作与金融逻辑的深刻理解。特别是作为中国石油控股、长期深耕能源化工产业的信托机构,昆仑信托熟悉企业的生产节奏、仓储方式与真实融资需求,能够将“看得懂”的产业经验,转化为“做得成”的信托结构。
此次与66云链联合推动的模式创新,不仅体现了昆仑信托在“懂产业、精金融、勇创新”上的实践能力,也为动产信托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这不仅是一笔业务的完成,更是一种具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产业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它将液体货物从“难界定”变为“可确权”,从“靠人控”变为“靠系统管”,让信托产品更具操作合规性、监管透明度和投资吸引力。目前,该模式已具备标准化推广基础,不仅适用于石化行业,也可扩展至基酒、粮油、LNG等多个液体资产场景。
液体货物不再是“最难押的押品”,而是最值得被数字化重构的底层资产。这一次,它真的被金融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