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物流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今天已经非常普通。很多人觉得,汽车物流信息化是伪命题,国际化水平如此高的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早就结束。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汽车物流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汽车物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使得整个物流业务向系统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汽车物流信息化分为基础信息化、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作业和供应链信息整合3个层次。从需求层次上来看,3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
显然,今天我们所谓的信息化,多数还停留在基础信息化层面,原来的单据现在已经进入电脑,实现了无纸化,顶多也就是看板管理,通过一个数据库,使每一个货物都能在电脑上查找等。
当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营销成为现代汽车工业的普遍模式时,物流信息化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汽车物流信息化急需升级换代。业内人士指出,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
物流信息化的新内涵
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还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离一体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业还有一定差距。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MIS (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
自从丰田公司提出JIT的理念,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中,突出了物流的关键作用,引起了一场物流革命以后,“物流”以及相关联的“供应链管理”(SCM)就成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物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际物流、内贸物流、大区物流、城际间物流越来越呈现系统化的趋势。物流必须与信息流结合才能体现现代物流的及时性。此时,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即物流企业内信息系统的建立;物流业者相互间的信息网络的建立和与货主企业间的信息网络的建立。
今天,所谓的物流信息化,已经从原有的基础信息化开始走向新的发展方向。首先是以作业服务为基础、为核心的信息化得到了大力发展。比如采集信息、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技术,都有不少新的应用技术与模式出现。其次,信息化正在向两个方面拓展:一是向整个业务流程拓展,这个流程越来越趋向于以定单流为主要线索,来解决全流程的透明化、精细化和流程优化;另外是向网络拓展,主要是面向渠道的网络。信息化已经拓展到整个网络的方方面面,成为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网络管理工具。
这些网络中,有的是自己的资产,有的是联盟的资产,有的是合作伙伴的资产,但都需要进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所以,面向网络的信息化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物流信息化向深化应用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
电子商务与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联系密切,其基本过程是:行业信息化——提高汽车物流标准化程度——促进物流发展进程,缩短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操控差距——全面实现电子商务。谁占领电子商务这个汽车物流的制高点,就说明谁的管理模式最先进,实现交易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效益最好。
汽车物流和电子商务可以以两种方式结合:第一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从事一定的汽车物流信息工作。如商务的信息查询与交易通过在网上完成,缩短交易的时间与空间,继而代其选择物流企业和物流方式,代其结算货款,如运费、保管费、保险费,代其进行单据的交付等,而物流业务则专由物流公司来做,即只进行保管、搬运装卸、包装、加工、运输工作。第二种是由汽车物流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即信息查询、交易、货物送达都由物流企业完成。供应商将货物存入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由物流企业代为与买方在网上达成购销合同,待买方款到由配送中心发货,并将货款支付给卖方。这样,将交易与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商务环节,并充当了买卖的中介。
而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的商务模式,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一个信息平台,把尽量多的买卖信息整合到一起,使消费者可以迅速、方便、准确的货比三家,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建立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汽车物流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
遗憾的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直是物流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难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使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在买方、卖方和第三方物流的许多实体间进行移动数据和传递指令,进一步完善汽车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使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和整车厂三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目前,公共平台的嵌入式、模块化已经成为发展方向,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正逐渐向“平台+模块”的结构转变,并且平台要体现订单流为主线的数据总线结构。
第三方物流将唱主角
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很难在各个汽车企业之间实现,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市场体制,使汽车物流产业从中国目前“大而全”和“小而全”的企业经营模式中分离出来,是有效的手段。
当物流行业从拼硬件,比谁的运输车多,和谁的仓库大,现在已经进入拼软件,即物流管理能力,比的是谁的信息化程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对资源和信息的管理能力到位等,这时,第三方物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市场对汽车物流需求的升级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直以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落后,整车厂或零部件企业自办物流,使得大家都不愿意信息公开,资源很难共享,各自在封闭的区间内独立运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整体物流效率不高。要在这些各自为战的企业间建立统一的平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与整合。这具体涉及到交易软件与物流软件的对接,买卖合同与运输保管合同的对接,结算系统的对接等系统集成问题。
此外,在培育市场体制,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程中,需逐步提高汽车物流领域中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水平。要有效使用如客户反应(ECR)、车辆监控系统(包括GPS、GIS、DR等)、企业资源管理(ERP)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这些信息系统集中采用了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存储的各种通讯技术,如条形码、EDI、无线通讯、数据库技术等,为供应链中各环节提供了集成的信息服务。
总之,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认清目前在的问题,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化,提高人员素质,才能迅速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第三利润源”的争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