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铁路口岸自2013年底恢复常态化运输以来,目前平均每月进口货物量达10万吨。为提高通关效率,近日,珲春海关改进了报关模式,开通铁路集报通关模式。
记者从珲春
铁路口岸了解到,今年年初,中俄双方约定计划全年完成进口运量180万吨,因此,从5月份开始,珲春铁路口岸每月将进口铁精粉5万吨、煤炭6万吨,约合1583个车皮,平均每天52个车皮。吉林省长吉图国际物流集团货运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俄罗斯车皮一般都是中午进入珲春站,目前珲春铁路口岸的规模和铁路线路以及换装能力都有限,按正常的程序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审单、计费、出具通关单、品质证书、卫生证书、化验报告等环节后,再进行报关单的申报、舱单确认、审单、缴税等工作,就已经到了快下班的时间,如果俄方延迟发车或增加过货量,就会导致货物无法正常放行,货场积压,影响第二天货物的正常进口。
珲春海关车站办事处了解到这一情况和困难后,立即与长春海关监管处、审单处联系,并与企业反复沟通、试验,于5月7日开通了铁路集报通关模式。将同一列车的同一合同项下的同一品种货物归并为一票报关报检。
铁路集报通关模式运行以来,报关单数量大幅减少,时间大幅缩短,效率也提高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至少一下午完成的通关,现在只需两个小时即可完成。”报关票数的减少,也降低了报关报检成本,现在按一列火车45个车皮计算,将节省报检费用2500元,为企业和货主单位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