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陆运 > 铁路 >
提高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07 日期:2014-05-27

2013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揭牌成立,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众所周知,我国铁路政企分开之前,铁路全行业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来理解效率,会发现我国铁路行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数量上,我国铁路运力相当不足,铁路资源分配不合理。质量上,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一直存在着服务质量差、服务价格高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我国铁路政企分开之后的头等问题,便是铁路部门应该如何协调铁路资源分配与提高铁路服务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效率,促进铁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快和完善铁路法律框架。现行《铁路法》是1990年颁布的,当时我国还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起步不久,许多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操作性差。现在已不适应国家法治形势的需要,不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现阶段的铁路改革中,因局部利益和认识上的不同,涉及到铁路改革的某些基本问题仍然含糊不清,这也直接导致了铁路改革的滞后,从而直接影响了铁路资源分配与提高服务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及时明确这些争议中的问题,把它写到法律中去,将会有效地推动铁路改革并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促进铁路全行业的效率。

完善铁路法律框架应当以国家的法律体系为前提和基础,结合铁路实际情况,安排法律框架中具体法律法规的内容。完善铁路法律框架的基本构想是:以修改后的《铁路法》为基础,加快铁路法规的立、废、改工作,尽快形成以《铁路法》为主体的铁路法规体系,体现铁路改革的要求,规范铁路改革行为,从而促进铁路行业效率的提高。

其次,优化目前的价格运行机制。推进铁路价格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铁路运价一直实行国家定价制,管理权限高度集中,运价缺乏灵活机制,制约了铁路的经营和发展。现行的铁路运价形成机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已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铁路市场化改革进程。

因此,铁路运价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体现运输价值、反映供求关系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运价机制。可以给铁路企业设定一个价格范围,在此范围内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进行选择,达到行政监管和灵活自主相结合。例如,可以让铁路总公司根据淡旺季进行价格调节,让民众多一些选择。民众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铁路、民航、公路、船运等运输方式,也可以减少节日期间铁路的爆棚问题,同时增加铁路的营收,实现良性循环,极大的提高铁路运行的效率,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双赢的局面。

最后,进一步开放和规范投融资领域。投融资活动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投融资体制是投融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大力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市场化融资的新路子,对于满足大规模铁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铁路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铁路企业活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市场化融资道路,不仅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对于扩大铁路对内对外开放,实现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十几年,中国铁路持续快速大规模铁路建设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对境内外的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带动铁路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带动铁路全行业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协调好铁路资源分配与提高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铁路行业效率的提高。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