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日前公开表示,2014年年初,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7000亿元,其中包括地方和社会独立投资700亿元,目前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由7000亿元增加到7200亿元。
盛光祖鲜见地接受媒体采访,无疑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工作的具体回应。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
这是本届中央政府在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两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研究此议题。两次会议都明确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可以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完全切中时弊,这是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也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亦是决定铁路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总理钟情于铁路建设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是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下的谋篇布局。因而一再在关键时刻为铁路“撑腰”。既然总理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铁路投融资改革、铁路市场开放等一些关键问题就不能停滞不前、浅尝辄止,铁总应该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为后世立身的诚意,做好铁路改革这篇大文章。
遗憾的是,国务院在2013年8月份公布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后,未见铁总有实质性跟进。
应该看到,目前的铁路体制框架中还没有反垄断的思考,所以吸引民资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很难落实。如果民资企业仍然是“只出钱,无话语权”,对出资人来讲极有可能将资金“打水漂”。该意见对社会资本开放“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的提法很好,但国铁的行政垄断不破除,民资真要得到铁路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只能是难上加难。
所以,铁总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它很难同时承担起铁路发展、运营与改革的重任。开弓没有回头箭,革除铁路弊端必须从改革的视角加以化解,任何一个企业绝不能死守固有垄断优势不放,与市场化改革的大势相悖,否则将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