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陆运 > 铁路 >
“渝新欧“激活重庆物流业发展
来源:华龙网    作者: 阅读:259 日期:2014-03-20

3月18日,重庆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强调深化改革、五大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其扩大开放的思路颇值得关注。孙政才指出,要着力扩大开放和深化区域合作。要坚持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切实加快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开放政策体系,加强通道通关建设,大力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建设等规划,不断提升重庆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今年两会,重庆代表团再度让“渝新欧”3个字成为热点。渝新欧铁路的通车,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对接,在欧亚大陆投射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也让中国西部迈入了通往繁荣的道路。以中国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重庆为例,渝新欧铁路增强了这座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渝新欧铁路上的往返货物,奠定了重庆作为欧亚大陆重要物资集散地的基础;同时,看准了重庆作为“两带一路”起点和连接点,物流集散作用迅速扩大的优势,众多跨国公司比如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高端产品的国际企业正在和重庆对接。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陆地和海洋两个向度的大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被认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在这里,汉藏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相交汇、融合,构成了中国西部人文空间形态上的丰富性。正是从中国西部出发,古老的丝绸之路通向亚欧各国。而今,资源能源和交通物流这两大杠杆,掀开了亚欧大陆经济地缘的新格局——欧洲经济体与东亚经济体是欧亚大陆的两头,中亚、西亚、北亚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腹心地带向欧洲和东亚供应着能源等资源,经过这两大经济区域庞大产业链的转化,形成工业制品,该经济过程鲜明地体现在欧洲和东亚交通线之间穿梭着的物流上,这就是欧亚大陆目前经济地缘上的基本景况。

一百一十多年前,“陆权论”提出者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指出,“当欧亚大陆被密集的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片自东欧门户开始的的广袤土地”。一个多世纪乃至更长时间以来,欧亚大陆强国间的恩怨遭际,终究随着历史烟尘而逐渐散去;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的今天,国际铁路正发挥着促进各国的经贸往来,推进沿线经济带形成的巨大作用。

渝新欧铁路线路的选择很有意思,从新疆至哈萨克斯坦,再到俄罗斯,经白俄罗斯至波兰,再转德国,这正好避开了中亚较破碎的地带和不稳定的巴尔干地区,是自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地缘格局下欧亚交通线的最优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哈萨克斯坦作为中欧沿着渝新欧铁路进行贸易的十字路口,犹如咽喉,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对薄弱的一环,最怕被“锁喉”。哈萨克斯坦如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变成“中坚地带”,无疑考验着相关各方的战略智慧。

重庆作为渝新欧铁路的起点和龙头,主导新一轮西部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主要靠两张大牌:

其一是成渝城市群的构建。这是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城市群,国家政策面对构建这一城市群的重视,无疑有助于成渝区域成为西三角区域(重庆——成都——西安)的核心。近年来,成渝间城市群交通和物流网络已较发达,1小时、2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将成渝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渝两地在IT、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协作和分工也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城市带的建设更是通过产城融合和发展新型城镇,夯实了成渝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增长极的地位。

其二是两江新区的建设。国家设立两江新区,所赋予的重要战略任务,就是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核心的政策试点改革,实现内陆更高水平的开发和开放,尤其是顺应西部城市化群建设的新趋势,宛如浦东之于长三角、深圳之于珠三角,成为成渝城市群的灿烂明珠。近日,香港《大公报》刊文指出,“两江新区作为中央特批的内陆第一个开发开放新区,更应该成为探索内陆深化改革和开放的‘试验田’”,两江新区对于激活西部乃至激活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的作用彰显。而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申报设立自贸园区试点的提案,为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重庆,用好用活自贸区这个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实现内陆开放上的转型升级,营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