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自2014年2月15日起,调整铁路货运价格,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营业线货物运价进行调整,货物运价水平提高1.5分/吨公里。
去年5月份,铁路系统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货运组织改革”的大潮,“便捷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让整个铁路货运市场迎来了春天。随着货运市场全国范围内的回暖,铁路与货企之间逐步实现双赢。可是才实施的货运提价又似乎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噩耗”。一时间对铁路这一决定贬过于褒。有人说,此次货运提价并非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是“铁老大”的惯性思维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货运提价是否真的如此呢?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货物运价实行政府定价。然而“政府定价”是一把双刃剑,在深入市场化改革的今天,这种模式虽有利于维护货运市场的秩序,但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框架之下,铁路货运市场供求关系得不到很好的调节,这也就难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也不利于进行铁路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体服务水平偏低、运输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盈利水平下滑等一系列问题都显示出,“政府定价”模式已经给铁路货运戴上了“紧箍咒”。而改为“政府指导价”则有利于铁路货运在“价格杠杆”规律下灵活多变,供求关系得以有效调节。
另外,笔者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我国几乎每年都要对铁路货运价格进行调整。这显然是对市场规律所带来供求变动的合理性调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一直呈上升幅度,作为国家经济大动脉的铁路更是受其影响。此次货运提价也是市场规律下的大势所趋,此前市场一度流传本次货运提价将上调2.5分/吨公里,而公布的调价幅度显然考虑到了物价调控和市场承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货运此次提价,压力最大的当属煤炭等企业,国内煤炭运输成本会因此而有所增加。这虽让自产煤矿企业增加成本,但却给进口煤炭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这符合我国煤炭企业“稳中有降”的势态要求。同时,近来煤炭价格下挫的趋势也会因此次提价而受遏制,人为打压煤炭价格的现象将会大幅下降。这种对煤炭业的压力从另外一些方面而言也成了一件好事。
总的来说,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铁路货运提价只不过是我国货运市场深化改革的一种措施。这些改革的成果将会推动运输行业更好的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无需担心会给市场带来过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