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路总公司亮相春运新闻发布会。不过,全新亮相没有给即将创纪录的2014春运带来惊喜。铁总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也不会给无座调票价。
很难想象,在一个微信瞬间穿越太平洋、二维码扫遍天下、4G快过火箭的时代,在高铁运营总长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数以亿计的人们还因为“在某个特定节日,双脚不能从此地到彼地”而犯愁。
是的,有人说,36亿人次的运量呀,挤在一时,神仙也运不了。问题太大而解决不了,一般属于托辞或借口。症结通常不在问题本身,而是解决的路径。铁总的新闻发布说,“解决春运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这句话的惟一优点,是句实话,但也是一句无赖的实话。
“一票难求”的症结,不是“12036”的网管懈怠,不是黄牛勤奋,不是网站访问量太大,不是农民工外出太多,不是城镇化惹的祸,是铁总本身,解铃还须系铃人。
中国的铁路供给,应当有双重属性。大多数人们在春节依靠铁路,因为它符合大多数国民的经济水平和普遍需求,作为全国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它有国家利益和公益属性,多年来铁道部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但是,作为一种市场供给,它同时应具有市场属性。民航业引入了民营资本,我们可以买到一折机票。移动联通分家,我们的话费便宜了。一票难求,无非是需求太大,而供给太少。供给少是因为运力不平均,以春运标准来标配运力不划算。忽然旺季,无论怎么调配,总不可能处处妥贴。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一切难以妥贴的供需矛盾,交给市场就好了。
而中国铁路,垄断气场太强大,多年来自产自管自销自说自话,当然不可能有三头六臂来解决每一张火车票。2013年3月,铁道部在多年呼声中改制。于是,一票难不难求,就要取决于这个新成立的铁总。当然,从官员就任铁总法人,新闻发布会上“我管理,我定价,我调控”的氛围来看,铁总还没有放下身段,进入“提供最好服务,给个好评啊,亲”的角色。
2014年,假如铁总能够开启大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铁路的改制,能够将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剥离,引入市场的充分竞争,解决“一票难求”才敢说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