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期间,笔者留意到了这样一处细节——一些人拎着大包小包等各式行李赶到火车站送行,可偏偏只能送到“一半”。原来,车站方面规定,出于安全和秩序考虑,“十一”期间暂停发售站台票。
这样一来,不少打算送客进站的人们只能“到此为止”。而拖着沉重行李的乘客,则是疲惫不堪地独自随着人潮钻进检票口,有的甚至只能用嘴叼着身份证件和火车票进站。这一幕,令人很是无奈。
对此,笔者一方面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早料到节前出行人多,主动选择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也和一些乘客的想法类似——如此出行高峰期间停止发售站台票,真正有困难的人该如何怎样面对?虽说“小红帽”正在普及,但有偿服务不是人人能够接受,送站难,真就无解吗?
并且,站台票这一停售,其实无意中助长了“黄牛”的气焰。据媒体报道,某站点黄牛称,只要拿50元钱出来就能设法把“你”带进车站。而经过记者的“以身试法”,并不完全奏效,但确实一定程度上能够瞒天过海。
更重要的是,站台票停售,即便可以防范未购票乘客趁机上车,导致车厢拥挤、增加安全隐患,但却致使一些老年人和残疾人士“上车难”。有些车站提供证明、提供轮椅,以及小红帽服务,但“运力有限”和开具手续所需时间,还是让一些乘客觉得十分不便。
所以,笔者认为,小到中秋、元旦等三天假期,大到“十一”、春节上亿人大迁徙,出行高峰一波接一波,难以回避。对此,采用简单的停售站台票方式,来维护现场秩序、保障乘车安全,其实并不十分周全。
毕竟,在强调人性化服务的今天,乘客的需求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满足它们注定会有难度,可要在管理上更进一步,就该从这些小的细节入手才行。尤其像“十一”这样的长假,车站都该准备更多预案以完善服务和管理,而不是让站台票引发的不解和怨声继续“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