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陆运 > 铁路 >
铁路投融资 需制度保驾护航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 阅读:224 日期:2013-09-22

铁路投融资,是近期关于铁路最热的话题。在我国铁路处于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构建铁路多元投资主体,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多样融资方式,可谓是最优之举,但从近期的民间反应来看,响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对社会资本来说,投资国有垄断色彩极强的铁路系统,无疑有很大风险。在产权不明确、投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不会轻易投入。过去曾有过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少数铁路的例子,但遭遇“关门打狗”或政府耍赖的教训十分深刻。现在国务院虽然提出民间资本可投资于铁路发展基金,再通过基金来投资铁路建设,但铁路基金由谁来控制?民间资本有无话事权?如何保障投资利益?这些问题并没有清晰的制度保证。

实际上,中国的铁路建设最期待的是一场铁路投融资制度改革,撤销铁道部只是打破铁路垄断式投资的一个象征而已。在我们看来,要进行真正的投融资改革,正如我们曾经指出过的那样,要改造国企,就要利用好共同基金来改造国企,推动产业发展。这适合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铁路投资面临的情况和解决方案也是如此。

在中国市场,民间并不缺少投资铁路的钱,缺的是让这些钱来放心投资的制度。怎样用好钱,把钱用在哪里?谁对投资说了算?投资利益如何保证?这些问题需要有体制保证。事实证明,原有的体制是靠不住的,而且这些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只有数字上的价值。在我们看来,所谓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实质就是将未来的钱花在了今天,给未来留下了规模可观的债务——这样的增长模式是充满风险的。

如果建立一个政府出面牵头的共同基金,将国有资产从具体的国企形态变为基金形态,而且这类基金对社会资金开放,集小钱为大钱,用市场化的钱代替完全由政府出的钱,以专业的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如果这类共同基金投资铁路,它同时还可以凭自己的股东身份,具有干预、监管铁路经营和投资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经济增速仍能借助投资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国家不必为此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可分享到投资增长所产生的红利,并且放权给股东,也能便于铁路的管理提高效益,使这种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正面因素。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