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供应链 >
中荷供应链互动:从安世到畜牧业
   作者: 冰河 阅读:40 日期:2025-10-29

10 月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正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芯片风波搅得动荡不安。荷兰政府依据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以 "经济安全" 为由强制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罢免其 CEO 张学政,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面对这一无视商业规则的干预,中国商务部于 10 月 4 日果断出台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禁令上周正式生效。

(图源:路透社)

戏剧性的转折随之而来:10 月 21 日,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火速访华寻求解决方案;10 月 23 日,荷兰首相迪克・舒夫又公开宣称此举 "并非针对中国"。

这场博弈的威力已迅速传导至产业链下游 ——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其成员包括日产、丰田、本田和马自达)10月23日表示,已收到安世半导体的警告,称芯片目前可能供应短缺,这可能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德国汽车贸易协会也警告称,其成员和供应商于10月10日收到了安世半导体的通知,“导致该公司不再能够完全确保向汽车供应链供应芯片”。德国大众汽车集团10月22日警告称,其汽车生产也可能受到影响。但沃尔沃可能要开心了,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表示,这家由中国吉利控股的瑞典集团自身并未面临任何直接问题,但他预计竞争对手将受到冲击。

从企业控制权争夺到全球产业震荡,荷兰为何突然对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企业出手?这场风波背后藏着怎样的供应链博弈逻辑?本期掌链《科技供应链》栏目为您深度解析。

一、突袭安世:荷兰用冷战法律 "接管" 中资企业,被收购方曾是 "绩优生"

1.从 "零负债" 到被接管:荷兰的干预逻辑与反常操作

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的一纸部长令,让安世半导体陷入动荡。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随即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罢免 CEO 张学政,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荷兰政府获得否决企业决策的权力。

荷方给出的理由充满矛盾:先是宣称企业存在 "严重治理缺陷",后又强调 "担忧技术转移至中国",最终落脚于 "保障欧洲汽车供应链安全"。但这一解释难以自圆其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屠新泉教授指出,荷兰启用冷战时期的法律干预企业运营 "十分罕见",在欧洲几乎没有先例。更关键的是,法庭文件揭露了真相:美国商务部 6 月曾明确要求荷兰撤换中方 CEO,否则将把安世列入实体清单,这才是此次干预的真正推手。

闻泰科技对此强烈抗议,在声明中直指这是 "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并晒出了实打实的经营成绩单:自收购以来,安世半导体为荷兰贡献 1.3 亿欧元企业所得税,研发投入从 2019 年的 1.12 亿欧元增至 2024 年的 2.84 亿欧元,专利申请量从年均十余件飙升至 2024 年的 110 件。

2. 340 亿收购的传奇:中资盘活欧洲老牌企业

安世半导体的命运转折始于一场堪称经典的跨境并购。2017 年,这家从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剥离的企业被中国财团收购,2018 年至 2020 年,闻泰科技历经三轮收购,最终以约 340 亿元对价实现 100% 控股,创下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规模跨境并购纪录。

这场 "蛇吞象" 式收购起初并不被看好 —— 收购期间闻泰科技账面货币资金仅 153.68 亿元,为完成交易动用了并购贷款、股权融资等多种工具。但从经营结果看,中资的入主让安世半导体焕发新生,财务数据实现全面跃升:

"我们始终恪守当地法律,运营透明规范,安世的发展有目共睹。"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强调,荷兰政府的干预缺乏事实依据,本质是地缘政治驱动的歧视性措施。

3. 全球汽车芯片的 "隐形支柱":每两辆车就有一辆用其组件

荷兰政府宣称要 "保障欧洲汽车半导体供应",但恰恰是其干预行为,让全球汽车供应链陷入危机。这源于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 IDM 企业,安世半导体的产品看似不涉及尖端技术,却在基础元器件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据半导体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数据,其在汽车用晶体管和二极管市场的份额高达 40%,每年向全球发货 1100 亿件产品,其中超过 6000 种通过汽车应用认证。"全球每两辆汽车就有一辆使用安世的组件,这些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 ' 毛细血管 ',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如此评价。

更关键的是,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深度依赖中国 —— 超过 70% 的封装业务位于中国境内,仅广东东莞工厂就承担全球半数以上小信号组件生产,年产量超 500 亿件。这种产能布局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禁令直接击中了其供应链 "七寸"。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成员企业寻找替代供应商需数月时间,而当前库存仅能维持几周,若供应中断将引发停产潮。德国大众、日本日产等巨头的焦虑,恰恰印证了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二、荷美联动:从光刻机到芯片厂的围堵,半导体供应链成博弈战场

1. 美国的 "穿透式围堵"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看似是独立决策,实则是美荷在半导体领域联动遏制中国的缩影。法庭文件揭露的细节显示,这场干预早有预谋:2025 年 6 月 12 日,美国商务部官员与荷兰外交部会面时明确提出,安世半导体若要避免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几乎可以肯定必须更换 CEO 张学政"。

这一要求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系统性围堵的一环。2024 年 12 月,闻泰科技已因被指 "协助中国获取敏感半导体能力",被列入美国 "实体清单",导致其采购美国管制技术需专门申请许可。2025 年 9 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推出 "50% 穿透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被制裁企业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直接将安世半导体纳入管制范畴。

2. 阿斯麦尔的前车之鉴

安世半导体事件并非荷兰首次配合美国对华采取供应链限制。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设备领域,荷兰阿斯麦尔(ASML)的境遇早已写下先例。

2023 年 9 月,迫于美国压力,荷兰政府禁止阿斯麦尔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 EUV(极紫外光刻机),而这种设备是制造 7 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的关键装备。2024 年,限制进一步升级,部分 DUV(深紫外光刻机)设备的出口许可也被荷兰政府吊销,导致阿斯麦尔对华出口额大幅下滑。尽管阿斯麦尔多次表示 "失去中国市场将损害行业发展",但在美荷战略协同下,其不得不放弃巨大的市场机遇。

3. 中方的对等反制

面对荷美的联合围堵,中国采取了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核心是直击对方供应链痛点。10 月 4 日出台的出口禁令,看似针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实则精准控制了其全球供应的 "水龙头"—— 由于中国承担了绝大部分封装产能,禁令生效后,安世荷兰总部立即陷入 "有管理无产能" 的尴尬境地。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方在反制中始终坚守规则底线。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与卡雷曼斯通话时明确表示,荷方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敦促其 "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屠新泉教授指出,中方的反制传递了清晰信号:"我们既与欧洲供应链相互依存,更具备对等反制的能力与决心,单边制裁的连锁反应终将反作用于发起方。"

三、中荷畜牧业的 "甜蜜合作",供应链还有另一种可能

当半导体供应链陷入紧张时,中荷在畜牧业领域的合作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 充满活力的双向互动,成为两国供应链合作的 "甜蜜样板"。

荷兰是全球畜牧业强国,拥有约 1.6 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 160 万头,牛奶年产量超 3000 万吨,其中 70% 用于出口,是全球重要的乳制品供应国。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消费市场,对高品质奶源和先进养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供需互补性催生了深度合作。2023 年 5 月,中国(宁夏)— 荷兰奶(肉)牛与家禽产业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银川举行,上百名中外企业家围绕产业链合作对接,宁夏贸促会与荷兰农业协会当场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数据显示,仅宁夏一地与荷兰的进出口贸易额在 2022 年就达到近 10 亿元人民币,合作领域从奶肉牛养殖延伸至乳制品精深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全产业链环节。荷兰农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为荷兰畜牧业技术提供了广阔舞台,而荷兰的智能化养殖经验则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荷畜牧业合作的成功,源于双方对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原则的坚守。荷兰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中国 —— 在宁夏的合资牧场,荷兰的智能化挤奶设备、精准饲喂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使奶牛单产从每年 5 吨提升至 9 吨以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中国则为荷兰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出口,荷兰皇家菲仕兰等企业通过在华建厂、品牌合作,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乳制品品牌。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贸易往来,更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供应链体系。荷兰的种牛、饲料添加剂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中国,经过本土化繁育和生产后,部分乳制品再出口至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形成 "荷兰技术 + 中国产能 + 全球市场" 的合作模式。宁夏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郑戈指出:"荷兰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市场优势结合,产生了 1+1>2 的效果,这是供应链合作的理想状态。"

一边是半导体领域的摩擦与动荡,一边是畜牧业的和谐与共赢,中荷供应链合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图景,给出了深刻启示: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供应链的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价值网络,任何基于地缘政治的强制切割,最终都会损害各方利益;而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实现供应链的稳定与繁荣。

参考资料:

1. Dutch say takeover of chipmaker Nexperia 'not against China'.The Standard

2.Battle between Netherlands and China over chipmaker could disrupt car factories, companies say. Guardian

3. Dutch seek solution to stand-off with China over chipmaker Nexperia, while carmakers fret. Reuters

4. Dutch govt accused of freezing operations of Chinese semiconductor giant's chipmaker Nexperia. Pekingnology

5. Dutch government takes control of Chinese-owned chipmaker Nexperia in ‘highly exceptional’ move. CNBC

编辑:冰河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