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口结构变化的方向。人口老龄化将减少社会劳动力的供给,会给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结构性影响。目前,许多学者也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人口老龄化会给国内航空货运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国内航空货运业又将出现怎么样的演变趋势呢?
人口老龄化使人力成本上升
按照海通证券2013年7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就业的现状与未来》中的分析,中国劳动力供给于2013年开始减少,2014年起每年减少的规模超过100万,2020年以后更是每年减少400万。同时,按照该报告估算,在2020年前后,中国农村可转移就业的人口将被城镇吸收殆尽。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应减少,使劳动力需求逐步大于供给,从而使得社会的总体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不匹配,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工人”两种情况一同出现。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供需矛盾,将使得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力成本持续上升。
人力成本上升使地面操作成本上升
在国内航空货运经营的环节中,人力资源消耗较多的环节是地面操作环节。货物的安检、过磅、拼装、搬运及机坪装卸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将使得航空货运的地面操作成本持续上升。
面对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运营成本增加,负责地面操作的单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法一般有两个:一是提高操作费用,转嫁成本;二是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但是无论采取这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都不能避免短期运营成本的上升。
操作成本上升降低国内窄体机经济性
目前国内航线的运费水平不高,而且窄体机在运输同样重量的货物时会比宽体机消耗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操作成本的上升将明显的影响国内窄体机腹舱载货的经济性。
对此,航空货运承运人可能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提高运价以缓解操作成本上升造成的运营压力;二是按照运价从低到高逐步退出窄体机运营的航线。
由于目前国内航线的货运运力比较充足,货运载运率偏低,因此在初期,以提高运价的方式缓解运营压力不太可能。所以,航空货运承运人将很可能按照运价从低到高的顺序,逐步退出国内航线的窄体机腹舱运营。
航线运力调整使市场供需趋向平衡
随着窄体机腹舱逐步退出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国内航线的货运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将逐步趋向平衡。航空货运承运人在国内航线的议价能力将逐步提高。国内航空货运的总体运价水平将在市场供需趋向平衡后,随着运营成本的上升而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运价提升使得航线货源结构改变
国内航空货运运价水平的提升,将使得部分利润率较低的普货商品运输变得无利可图。国内航线的航空货源将从目前运价较低的普货,转向运价较高的包裹快件类产品和带锂电池的高科技产品、鲜活易腐、贵重商品等特种货物。其中,包裹快件类产品又由于受益于国内电子商务的持续高速发展而成为主要的航空货源。
航空货站功能布局的改变
基于国内航空货运运力供应结构和市场货源结构的变化趋势,航空货站的功能布局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窄体机逐步退出国内航线的货运运营,使得航空货站中保障窄体机的安检机口需求减少,货物的地面操作流程设计需要更多的偏向宽体机的操作。集装板箱操作平台的数量及集装板箱流转通道的通畅程度将显著的影响货站运作效率。同时,散装货物比例的减少和集装板箱货物比例的增加将给货站使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设备设施提供便利。
包裹快递类货物比例的不断增加要求航空货站的流程能够更好的满足快递公司的个性化需求。航空货站可以通过提供专用安检通道和操作区域,共同设计操作流程,实现快件信息实时传输等方式深化与快递公司的合作。
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使人力成本上升,使航空货运地面操作成本上升,使国内窄体机腹舱载货的经济性下降。航空货运承运人逐步退出窄体机腹舱运营将使国内航空货运市场供需趋向平衡。供需关系的平衡化将使得航空货运承运人的议价能力提升,航空货源中高价值的包裹快件类产品和特种货物产品的比例将持续上升。为应付运输机型和航空货源的改变,航空货站应该逐步布局方便集装板箱操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设施设备,加强与快递公司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