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航标船最多装4个航标,而今,可安置6个航标,增大了作业面积。”今天,北海航保中心“海标052”船船长陈华飞向记者介绍说,青岛航标处的职工用液压水密埋入式舱口盖替代老式折叠舱口盖,降低了航标工人务工时的作业风险,并提高了工时效率。这是北海航保中心立足自身发展定位,支持职工开展岗位创新,进行“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海事系统建设的缩影。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今年挂牌成立。这个处被视为体制及管理机构改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试点单位,负责乳山口至岚山港海域公用干线航标的设置和管理工作,是维系辖区内海上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
“航标是船舶航行的眼睛,船舶夜航靠标灯,保证航标灯亮,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海事航标建设养护,维护航道的通航条件,保障船舶安全,也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北海航运保障中心党工部副主任董江介绍说。
挂牌之初就定位于机构改革的试验田,青岛航标处的职工将自身定位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岗位发展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开展岗位创新。135kN卧式自排链液压卷筒绞车、设计液压水密埋入式舱口盖、MPC增压系统与三级补气相结合的组合技术、研制小型航标船艇抛石器等多项职工创新成果相继亮相,进行普及应用。据悉,仅小型航标船艇抛石器的推广应用,单艘船舶每年就可节约160余万元。
青岛航标处党委书记王国政介绍说,辖区内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等8个港口区域均开展了职工创新成果推广普及应用活动,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也节约了作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