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新造船的需求急剧下降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和新船订单的增加,亚洲造船业出现复苏的信号。
亚洲造船企业,特别是中国造船厂近几年经历了持续延误交船,订单取消,新造船价格下降的困难时期。然而需求方已经显示早期复苏迹象,根据克拉克森统计的数据,自年初以来全球的新船订单已超过7200万载重吨,超过2012年全年的新船订单5400万载重吨。新船价格也有所上涨,约2.4%。
同样的,瑞士信贷预测新订单要超过2014年要交付的船舶数量。造船行业的在手订单与船队数量的比例已由2008年高峰时期的62%跌至16%。随着全球经济和海上贸易的回暖,行业内逐渐积累潜在需求。
造船行业的复苏还因为自2007年以来将近20%的中国造船能力停产,导致船厂之间的持续重组合并。瑞士信贷表示船企合并有利于拥有强劲财政实力的大型船企。目前排在前30名的船企所占的市场份额由2011年的67%升至74%。
事实上,中国最近推出的激励性政策能够加速船企重组整合。由国务院颁发的造船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方案出台的措施包含停止审批造船项目和冻结扩大造船设施设备的信贷支持。
但是星展集团(DBS Group)警告切勿对亚洲造船业过度乐观。虽然最坏的可能已经结束,但是亚洲造船业依然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任何好转都需要一些时间。
JP Morgan Research更进一步说,行业中较长期的改变是更换生态船,目前这个新的周期仍处于初级阶段。
JP Morgan解释到,燃油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将改变亚洲造船业的中长期前景。在未来几十年内,受到燃油效率的驱动,船舶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更换周期。大多数现有船舶变得价值不大,并且报废时间要远早于预期。在环境法规的制约下,技术和质量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
基于这个趋势,JP Morgan预测韩国船厂将得益于新设计的生态船,巩固其第一的地位。到2015年,由于生产率差距逐渐缩小,更专注于燃油效率,日本将领先中国成为第二造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