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正式通航前夕,记者来到毗邻上海自贸区的上海浦东大芦线航道整治现场。作为上海内河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7年整治、耗资逾27亿元的“升级版”大芦线,直通洋山深水港区,并联通江、浙、沪,可通过千吨级船舶。航线的开通,将直接助力上海自贸区建设,服务长三角地区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规划,大芦线航道及新建内河集装箱港区,配合新落成的上海内河最大水上港口服务区,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年将有超过200万TEU通过上海内河集装箱船舶由洋山港区输运至江苏、浙江,占港区设计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将极大缓解陆上交通压力。
据悉,为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升级内河集疏运体系,上海分布实施了“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规划。大芦线作为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临港新城段和大治河段两部分组成,经黄浦江可与长湖申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线、平申线等江南水网干线航道相沟通,联通了上海与江、浙三地,开通后将成为沟通洋山深水港区和相邻省区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
为实现大芦线航道整体升级,一方面,疏浚扩宽了航道,全长16.31公里的航道水深达4.5米,可通航千吨级的船舶;一方面,配套的停泊区工程、服务区工程、垮航道桥梁、航道生态景观及绿化工程也同步进行,港口停泊区泊位可满足15艘500吨级建材船舶及15艘90 TEU集装箱船舶停靠,设在停泊区的后方港口服务区,是上海最大规模的内河水上港口服务区。此外,沿岸还将设置一个港航管理站和一个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并配置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