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两艘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洋山港主航道内双向通过。
图:两艘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洋山港主航道内双向通过。
10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宣布,上海洋山深水港主航道正式实行双向通航,将大大缩短船舶待泊时间,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运营效率。此举不仅提升了上海港服务国际班轮的能力,并作为重要基础保障,有力促进了上海自贸区和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据悉,作为连接外海进入洋山深水港咽喉要道的洋山主航道,全长28海里,每周约有100个班次的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从此通过。2012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15万TEU,超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设计标准的52%,现有通航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港口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航道通航能力不足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港口生产的最大瓶颈。
为服务港航企业,提升洋山港实际船舶通过能力,上海海事局从通航管理上为企业要效益。2012年开始进行相关课题研究,2013年2月16日试行双向通航以来,累计双向试通航43次,涉及船舶123艘次,大大缩短船舶待泊时间,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为实现洋山主航道双向通航,上海海事局不仅增设专门VTS值班台,对双向通航进行交通组织服务,完善港区水域内应进行应急力量的配置,提升应急防备能力,还创新推出“前置式(PRE PASS)循环安全管理”,即以重点船舶进出港安全监管为重点,形成进出港、靠离泊安全监管闭环管理模式,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结合洋山水域船舶流规律,研发“洋山深水港船舶计划动态报告系统”,以此进一步规范船舶通航秩序,大幅提升了船舶进出港的通航安全度,同时,对外航道进行分道通航制定线方式管理,进一步规范船舶的航行行为,降低双向通航安全风险。
据透露,下一步上海海事局和上港集团将在双向通航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航道通过效率,使大型集装箱船能在能见度不良的天气下仍能正常进出洋山港,实现全天候双向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