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的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已基本成形。”日前,辽宁省大连市港口口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连说,2003年以来,大连海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年均增长量超过2000万吨,实现了从1亿吨到3亿吨的跨越式发展。
吸引资源集聚
“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来,大连的海港运输实现历史性突破。”高连说。从2003年到2012年,大连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实现了从1亿吨到3亿吨的跨越;集装箱吞吐量从2003年的167万标箱发展到2012年的806万标箱。大连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2003年的342万人次发展到2012年的1334万人次。
2004年到2012年,大连市累计完成港航建设投资约700亿元,口岸服务功能不断优化,疏港铁路与公路建设不断完善,铁海联运和水水中转业务快速崛起。2003到2012年,东北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664亿美元,大连进出口商品总值平均占辽宁省的70%以上,占东北三省进出口商品总值的50%以上。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资源要素集聚,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功能直接带动了保税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乃至汽车城、双D港及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发展。
致力高端服务
据了解,大连将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努力建设集中转、腹地和服务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到2020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将与国际全面接轨,产业承接转移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完善,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大连将以高端服务为突破口,巩固并不断拓展船舶交易、航运仲裁、航运指数、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范畴,探索并逐步发展航运咨询、信用评级、船员培训、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业务。
此外,大连将按照“三核两翼”港口规划布局,持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核心港区,深入研究北黄海一侧港口开发,全力建设大连陆岛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期间,大连将基本完成核心港区结构调整和深度开发,并逐步对存量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大连港将继续扩大“大通关”服务内容,加大口岸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推行“365天、24小时”工作制;着力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加强辽宁电子口岸建设;学习和借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结合东北地域特点,全方位扩大口岸功能延伸,实现口岸和腹地互动,联手打造无障碍通关区域,扩大口岸的辐射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