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对于我国水上航运业来说,将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全国首个水上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海港星01号”在南京市八卦洲投入试运行。专家称,此举标志着我国水上运输开始进入了全新的“天然气时代”。
“海港星01号”横空出世
站在八卦洲江边眺望,一艘崭新的趸船静静地守候在长江边。船上两个巨大的乳白色圆柱型罐体格外醒目。
这便是“海港星01号”。这个开创全国纪录的水上LNG加注站,由江苏海外集团技术工程公司、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江苏海企港华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造,采用趸船式,趸船长100米,型宽18米,配有2个LNG储气罐,2台低温装卸臂及其他工艺配套设施。
开创性的事业,源于开拓性的思路和不同寻常的建设速度。
2012年5月,江苏海企港华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单位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签订《江苏传播绿色能源开发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正式开始水上LNG加注站建设的相关工作。
2012年8月,南京八卦洲水上LNG加注站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同年11月,在获得江苏海事局同意建设运营批复后,项目正式开工建造。
2013年5月,南京八卦洲水上LNG加注站(加注趸船)顺利下水。
随后,各系统的交付验收工作全面展开。
有关人士介绍,“海港星01号”配有两个各250立方米的LNG储气罐,每小时可向船舶加注34立方米LNG,1艘配备15立方米LNG储罐的5000吨船,加注时间约半小时,加注后连续续航能力达2000公里。
水上LNG加注站的加气操作,富有个性。有关人士介绍,是通过低温装卸臂向船舶加注LNG,可承受LNG零下162度低温。这种装卸臂操作简单智能,一旦出现被加注船舶因误操作而驶离加注站等紧急情况,装卸臂就会自动与被加注船脱离并同时切断LNG加注。
加注站还配备了1台天然气发电机组,可满足全站的电力需要。加注站LNG储罐中释放的BOG气体可直接供给该天然气发电机组发电使用,这样既减少了该部分气体对空排放造成的污染,还最大限度减少了BOG气体挥发造成的浪费。
涉足水上LNG加注站行业,江苏海企港华公司有着不同凡响的眼光,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司股东之一的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是由南京市城建集团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6亿元,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拥有南京市政府授予的南京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公司拥有目前国内城镇燃气中最大的可储存600立方米LNG储存基地,拥有燃气管网总长度超购2400公里,天然气年销售量达5亿立方米,服务客户数量已突破100万户。
公司股东之一的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海外集团),是省政府所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亿元。经省政府授权,集团公司具有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和管理职能。
“海港星01号”未来气源充沛。南京港华燃气和香港中华煤气在山西晋城全资拥有的易高LNG液化工厂,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同时与中石油公司、新疆及鄂尔多斯多家LNG供应商签有长期供应合同,拥有的600立方米LNG储存基地,也将充分保证公司的LNG供应不受季节等因素影响。
公司拥有一支燃气、船舶管理技术团队。技术人员多年从事LNG相关项目工作,拥有LNG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与运营的丰富经验。公司船舶建造管理、技术人员均有多年的行业经验,造船各工种专业人员齐全。
“海港星01号”水上LNG加注站,由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负责设计,公司燃气和船舶建造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相关技术工作。具有燃气甲级设计资质的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负责燃气专业设计。工程设计和保障技术实力十分雄厚。
内河航运“油改气”环保又省钱
按照国家交通部和我省有关精神,推进船用LNG双燃料动力在内河航运中的应用,将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推行内河航运“油改气”,环保效应非常突出。
LNG(液化天然气)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LNG的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作为压缩天然气的升级换代产品,LNG具有一次充装量大、行驶里程远、系统低压运行更安全等特点。使用LNG加柴油混合动力的船舶,可比单独使用柴油动力节约燃料费用25%左右,碳排放指数更低。
以天然气作为船用燃料,比重油可减少80%的二氧化氮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二氧化硫以及颗粒物排放量减少100%。
研究表明,每100万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标煤1300吨,相当于减少61吨有害物质、4400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排放。
目前全世界航运业每年要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6%。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出台的环保法规,规定了船舶污染防治、减少排放的标准和时限。于是,比石油便宜且储量丰富的液化天然气,成为未来船用燃料的首选。
但从世界范围看,LNG作为船用燃料的普及进程刚刚起步,只有运用于少数国家的轮渡、游轮等定点运输的船舶上。国际船舶排放标准的提高将促使船用LNG快速发展。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加强了对海上船舶排放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各国都执行IMO的排放强制性规定的话,5-10年后世界上用于近海贸易的船只大多数都会使用LNG作为船用燃料。
另一方面,LNG燃料的经济性优势正在推动船用LNG加快发展。相比其他替代能源,以LNG为燃料的船舶成本优势明显。按照目前的油价和LNG价格水平,使用LNG清洁能源比使用柴油节约30%的燃料费用。按热值计算,LNG价格只有柴油的60%左右,且因为天然气燃烧彻底,不易积碳,减少维护费用逾50%。
我国船用LNG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内河航运燃料以柴油动力为主。近两年LNG行业内一些技术领先公司已尝试将LNG船用燃料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已有多种型号的船舶主流柴油机进行台架测试,并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证明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我国原油供应较为紧张,油价维持在高价位,而国际LNG价格则在2009年以后大幅回落,油价与天然气价格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从燃料成本等经济效益考虑,烧LNG比烧柴油更为合算。
目前市场LNG销售价格约为柴油的70%,根据长江及运河内已改造LNG双燃料动力船舶的统计数据,使用LNG替代柴油的替代率约为70%,以内河船舶每年柴油消耗50吨计算,每艘船每年节约燃料费用约10万元,4年左右即可收回改造成本。
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内河LNG船数量会快速增长。我国拥有大、小天然河流5800多条,河流总长43万公里,对内河船舶的需求量巨大。未来3年将有5万多艘轮机船进行改装,直接带动能源设备价值高达26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增量。
特别是政策效应,对LNG船发展构成了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450亿元资金,加大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和中西部地区港口等的资金投入,同时安排50亿元财政引导资金,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这意味着“十二五”内河航运投资将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7倍,增幅创造历史新高。
LNG的安全系数也明显高于其他燃料。LNG属低温液体,即使发生泄漏事故时也会很快自然气化,其密度比空气轻,泄漏后会自动向上溢开,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加入特殊嗅剂后,天然气泄漏可及时被发现;天然气的燃点比汽柴油更高,瞬间着火比油慢,易扩散,不易达到爆炸极限。
可以说,我国内河水上LNG加注站建设,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水上LNG加注站 “绿色愿景”令人向往
“海港星01号”试运行,标志着江苏海企港华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的水上LNG加注站建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志存高远的海企港华,对这一新兴事业早已形成了一套周密规划,确立了瑰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