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获悉,航运企业或押宝欧美经济将在未来2年复苏,或利用船价谷底,近期与上海及全球主要造船厂集体签单。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接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11艘船舶的开发设计任务;广州一家造船厂在一周内与新老船东连续签署3份12艘油船订单;泰州一家造船厂与国外船东签订5艘3.85万载重吨散货船,该合同还可能扩展至10艘。
欧洲船王狂下订单
“今年以来,造船订单突然增加了不少,很多航运巨头都开始加快订造大船,船市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上海的造船企业表示,尽管航运企业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造船行业已经提前热闹起来,今年以来,在三大主流船型市场上,一些实力雄厚的船企和嗅觉敏锐的投资(投机)者都以较大力度与造船厂签下订单。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11艘船舶尚处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开发设计阶段;泰州那家造船厂承建的5艘3.85万载重吨散货船,也与熔盛重工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建造的40万吨超大型矿砂运输船不在一个档次;广州那家造船厂在一周内签下的3份12艘油船订单,则没有透露金额。但是,在造船厂确实出现了接单潮。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华航运网提供的资料,阿拉伯联合海运公司、我国台湾的阳明海运公司,分别大手笔订造了一批1.4万-1.8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若以两家公司新造船全部自己运营为前提估算,它们在国际市场的排名将分别从14位和19位提升至10位和14位;我国招商轮船公司在国内3家船厂各订购了4艘干散货船,交付期定在2015年与2016年;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于9月2日,为瑞典大西洋货柜航运公司正式开建世界最大集装箱滚装船(5艘各4.5万吨箱)。更有欧洲船王狂下大单,例如,意大利一家公司一口气订造了40多艘成品油船。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长达到113.2%,其中承接出口船订单同比增长163.3%,中国的造船企业成为这一波造船热的受益者。“大部分订单安排至2016年交付,这意味着,届时欧洲和美国将走出经济衰退,东西贸易继续增长并超过预期需求。”有分析认为,造船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航运企业需要提前准备。
中国低价造船即将结束
航运企业集体造船,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中了船价低迷。中海集运近日订造5艘184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在2014年第四季度交付,每艘价格为1.366亿美元,每艘船的平均成本比马士基航运2011年订造的20艘1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建造成本低26%。当然,马士基航运的1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使用双螺杆,而中海集运18400标准箱集装箱船仅有一个螺旋桨,马士基的船舶还配备了昂贵的甲板上格导轨,便于货物装卸和提供装卸的安全性。
中华航运网张贴了外媒的一篇报道,预计中国的低价造船状况即将结束,“目前,新造船价脱离近月来的历史低位,并将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中国船舶工业整顿逐渐升入,船企兼并整合加速,船东也将逐渐失去低价造船的机会。”外媒相信中国在未来10年内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但不再是低端船舶建造基地,相反,中国将顺应全球航运业的潮流,向智能高端船舶领域迈进。
相关链接
航运业局部开始回暖行业拐点将至
中国8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日陆续发布,其中PMI、PPI、进出口数据、工业产出值和社会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均显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总体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作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耗国,中国经济的回暖对全球航运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衡量全球航运业景气程度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货船运价指数)近期大幅上涨,指数创出20个月来新高(下图),仅9月份涨幅就高达43%。其中尤以铁矿石船型为主的海岬型指数(BCI)涨幅最大,达51.6%。

图:波罗的海干货船运价指数走势图
此外,新船价格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在126点左右徘徊,表明新船价格已经触底,船价渐趋稳定(下图)。船价即将反弹已获得造船界共鸣,全球最大的船舶企业、韩国的现代重工已经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全面调升新船价格。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和欧洲经济趋于稳定,全球航运业已经触底,局部市场开始回暖。航运企业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整个行业将逐步走出低谷。但是,由于当前运能过剩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好转,行业复苏尚需要一段时日。

图:全球新建船舶价格走势图
行业财报汇总分析
当前在美国市场挂牌交易的航运股包括DRYS、DSX、EGLE、GNK、NM、SB、SBLK和VLCCF等,这些企业13Q2财报已经全部公布完毕。下表三汇总了一些最关键的财务指标。

图:主要航运股13Q2财务指标汇总
从衡量行业盈利能力的最关键指标TCE来看,几乎所有企业日均等价期租租金都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净航程收入(voyage revenue) 普遍同比下降,显示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尚未转好。
剔除一次性收入和开支后的每股盈利出现分化,部分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如SB和SBLK录得正利润,EGLE和VLCCF盈利同比趋于好转。这项指标显示,各大航企通过减少运营规模、减少新船开支、控制运营成本的措施正在取得成效,亏损幅度逐步缩小,行业经营状况趋于稳定。值得欣慰的是,近期主力船型好望角和巴拿马船型的租金报价已经大幅攀升,远超盈亏平衡线,预示航企下季度业绩可能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