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飒飒,丹桂飘香。9月14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召开,交通运输部、七省二市等领导共济一堂,合力奏响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强音。
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符合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要求,对于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好风凭借力,长江步履铿锵。2011-2013年上半年,沿江七省二市完成内河建设投资897亿元,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就超过了“十一五”5年的总和,长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长江故事”精彩上演:长江干线货物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长江水运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基础条件;长江亿吨大港达到10个,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17.8亿吨;长江已成立了三个国家和部级研究中心。沿江各省市发展更是快马扬鞭:上海积极培育内河水运市场,研究制定促进长三角内河集装箱市场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江苏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内河航道建设专项资金不少于12亿元;重庆市船舶每千吨公里能耗量下降了42%,使船舶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大降低……在政策支持、投资额度、船型标准化等方面都给长江水运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众人划桨行大船,黄金水道起宏图。两年来,交通运输部通过与其他部委和沿江省市政府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不断拓宽合力建设的范围和内容,为长江水运建设聚集了强大正能量。当前,“合心、合作、合力”已成为长江水运发展“风向标”,各省市纷纷制定行动“路线图”:湖北明确提出利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跨越;重庆提出在2017年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四川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四江六港”航运体系……长江正成为物流运输的“生力军”、绿色交通的“推进剂”、转型升级的“新天地”、流域经济的“压舱石”,尽管面临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长江水运仍然步伐稳健,连续两年增幅达到9.5%。
长江水运发展成效斐然,然而,与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目标任务相比,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航道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内河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协调、法规政策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需要我们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气魄并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一根梁撑不起一座房,一块铁打不出一筐钉。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凝聚合力,按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内河航道建设步伐、发挥内河港口枢纽作用、推动内河运输服务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助推沿江经济转型升级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