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航运业融资平台亟待完善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31 日期:2013-08-30

融资难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由于海运市场风险大,投资回报期长,银行在贷款时“见风使舵”的情况更加明显。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长期将海运作为一般服务业,缺乏相应经济政策支持。目前,在航运业深陷危机的情况下,如何完善融资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不少航运企业关心的问题。

航运企业融资不畅

深圳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但与港口发展情况相反,深圳本地的航运业整体发展薄弱,“港大航小、港强航弱”的状态一直存在。

据深圳海运协会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深圳拥有航运企业四十余家,其中经营有超过百万吨运力的企业仅两家。

为什么港口与航运发展严重失调?深圳本地的航运企业缘何没有得到良性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航运企业融资难可谓是其中原因之一。

据了解,当前,航运低谷时,国外政府在税收等各种政策上对本国航运企业予以优惠,并给予必要财政补贴,融资渠道也很规范畅通。而同样形势下,中国大多数航运企业却很难在国内贷到款。

深圳海运协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国内银行对船舶融资的不熟悉、不认同外,航运企业因为国内在二手船舶进口、经营上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很多选择在国外注册单船公司,这使得作为融资抵押物的船舶与国内银行法规产生法律上的不适应。

融资难的现象,不仅仅在深圳。其他地方的航运企业尤其是民营航运企业,同样面临着融资困境。

河北某航运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担忧,在航运业低谷时,如果出现银行撤资或者资产缩水,融资将成为最紧迫的事情。

融资平台亟须完善

由于发展海运的投入较大,融资一直是海运发展的关键。许多国家通过海运融资政策,降低船舶融资成本,鼓励海运业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向记者介绍,美国实行造船差额补贴、资本储备基金和资本建设基金、政府融资担保等;德国建立了著名的KG船舶融资制度;日本建立了船舶公团、船舶融资利息补贴政策;韩国设立SIC船舶融资政策;新加坡实行海事金融优惠计划。

相比之下,我国长期将海运作为一般服务业,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股东出资、上市融资和银行贷款。虽然2009年在天津成立了船舶产业基金、2011年在上海成立了航运产业基金,但我国没有给予航运业类似德国KG基金、美国资本储备基金的优惠政策,国内融资成本长期高于其他海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发展海运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也不足。

《港口法》要求,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用于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建设与港口相配套的航道、铁路、公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贾大山说,当前中央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港口建设费等,但地方资金来源不明确且不稳定。由于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各个地方政府缺乏相应资金来源,对应由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资金往往难以到位。

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融资平台,我国航运业长期走不出“高价造船”、“境外融资”和“境外造船”的怪圈。

据了解,市场低谷时,造船价格也比较低,这时往往是造船发展的时机。然而,国内银行面对低迷的市场、企业亏损和不明朗的前景,一般不愿向海运企业贷款。当航运市场繁荣时,航运企业盈利颇丰,船价也处于高位,而此时银行往往愿意给予造船贷款支持,结果使船东持船成本较高,难以持续盈利。

 “我国应该按照与国际接轨原则,出台相关融资和税收政策。”贾大山认为,一方面,研究并逐步建立我国具有吸引力的船舶或者海运发展基金,通过政策措施引导民间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海运业;另一方面,形成与金融机构、大型货主企业的互动机制,引导银行投资船舶,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