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水上高速”魅力初现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 阅读:141 日期:2013-08-26

航道变宽了,绿化增多了,蓝天碧水映衬出一幅诗意江南的画卷。5年时间,长湖申线浙江段改造工程已初显成效。然而面对年底的全线最后完工期限,长湖申线工程的建设者们没有一丝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笔者近日来到长湖申线南浔段东迁大桥施工现场,所到之处,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运输车辆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夏天,湖州持续高温,工程指挥部考虑到实际情况,调整了工作时间,干两头,歇中间。每天早上5点开工,9点开始休息,下午4点半开始工作,晚上七八点钟收工。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年底按期完工。”现场工程监理张近龙告诉笔者。

“东迁大桥的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82.3%,现在马上要进行最为关键的主跨拱肋自架搭设安装。”张近龙说,这两天高温一直不退,考虑到船民实际情况,海事部门推迟了封航时间。

像这样的人性化措施,始终贯穿于整个长湖申线改造工程——高温酷暑,施工单位为工人们提供了空调宿舍,港航部门走进工地送清凉送防暑药品……。

据介绍,作为长湖申线改造工程的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该工程共完成投资3063万元,占年度的51%,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累计完成投资18.34亿元,为工程概算总投资的98.7%。湖州船闸枢纽工程顺利通过交通验收,水上服务区、锚泊区房建工程和二期航道工程基本完工,东迁大桥、南浔大桥等桥梁工程按期推进。

到年底,全线改造工程都将完工。届时,长湖申线航道曾经“小堵天天有,大堵三六九”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整条长湖申线将成为一条畅、洁、绿、美的“水上高速公路”,与浙江内河首条千吨级生态航道湖嘉申线航道并肩而行,贯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钱塘水系。千吨运输船穿梭其中,直达上海洋山港,实现河海联运之梦。

与此同时,随着长湖申线改造工程渐入尾声,沿岸临港企业看准时机,紧紧抓住航道通航能力提升这一契机,纷纷在沿河畔“筑巢”,建设大物流、大企业、大项目。

笔者在长湖申线湖州八里店段看到,两岸不少企业建起了新厂房,正如火如荼建设临港企业新项目。

作为湖州龙头企业的金洲集团已有3家金属管道子公司依长湖申线而建,如今该集团又在沿河布局“四子”,投入6亿元资金,新建了6万平方米厂房,目前正在调试设备、开挖港池,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万吨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

“新建的码头采取挖入式港池,装载原材料的船只就能直接驶入车间。”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鑫伟说,“陆路一辆运输卡车只能装一个30吨钢卷,运输成本很高,而千吨运输船一船就能拉来30个钢卷,相当于30辆卡车,运输费一下子就降了下来。水运距离越长,运输成本越低。”

瞄准长湖申线的水运成本优势,金洲集团每年95%以上钢材原材料都走水路运输,而这又成为该企业新的利润点。据了解,金洲集团今年上半年钢材原材料运送量36万吨,总产值达20.58944亿元。

贯穿南太湖产业聚集区的长湖申线沿岸,像金洲集团这样看中水运优势的大企业有很多,如中策橡胶、中景国际物流、飞华科技、长兴南方物流......一大批新的企业加入临港经济大军,使得黄金航道含金量大大提高。湖州市也在沿线原有的南浔区木材加工、吴兴区的金属管道与不锈钢、长兴的水泥新型建材三个百亿临港产业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临港产业布局,辐射周边产业聚集区,凝聚新的临港产业群,从而为建设生态型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