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物流 > 海运 >
煤船大型化成沿海运输发展的趋势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139 日期:2013-08-16

前不久,10万吨级煤炭运输船舶“畅明洋”号轮顺利停靠在秦皇岛港九公司的903#泊位上等待装货。这是秦皇岛港今年承运的首艘10万吨级船舶,流向福建泉州港。该船共分5个舱,每个舱都是2万吨左右,满载吃水14.8米。

近年来,秦皇岛港积极开拓市场,争取车船运力,吸引大型煤船靠泊港口,加快场地煤炭周转,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满足了下游用户的用煤需求。

为适应国际、国内航运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90年代就已经建成投产的秦皇岛港煤三期、煤四期码头,各建设了一个10万吨级泊位。1999年,秦皇岛港自筹资金开工建设了10万吨级航道,以保证出口煤的顺利发运,促使中煤、神华等企业优质煤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建成投产的秦皇岛港煤五期码头,建设有15、10、7、5万吨级泊位各一个,基本都是大型泊位。刚刚竣工投产和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的曹妃甸港煤一期起步工程、煤一期续建工程以及煤二期工程,他们都是设计能力为5000万吨的煤码头,码头泊位设备设施的配置差不多,都是两个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和两个5-7万吨的煤码头。由此可见,北方港口的码头建设几乎全部为大型泊位。

实际到港煤船方面,出口煤船型较大。由于出口煤船舶大部分为好望角型(9-12万吨)和巴拿马型(5-6万吨)大中型煤船,秦皇岛港发挥了1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10万吨级航道优势,实现了快速装运。国家控制出口后,国外的10万和6万吨船减少了,而国内的大型接卸码头相对少,航运公司配备的大船较少,大部分国内船舶为2-4万吨之间,秦港和曹妃甸港的10万吨级大型煤码头处于“大马拉小车”状态,只能用10万吨级大型煤炭泊位去装运5万吨以下的小型船舶,浪费了码头资源,降低了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大型船还是小型船,它在港口泊位上走靠船的时间是一样的,一走一靠需要4个小时左右。因此,港口自然希望到港拉煤的船舶越大越好,这样,同样拉运10万吨煤炭,大船靠一次,用一船就拉走了,而小型船就必须用4-5船,仅走、靠船时间就增加了4倍,非生产的辅助作业时间无形之中延长了,港口等船等辅助作业时间增加了。

出口煤大幅减少后,国内煤船自然成为了北方港口装运的重点。然而,国内到港拉煤船舶吨位太小。要想发挥秦皇岛港、曹妃甸港的大型机械化码头靠泊吨位大、中转效率高的优势,就必须要求港口和用户开展强强合作,实现煤炭在港口大进大出。下游电厂增派大型拉煤船舶,加快场地煤炭周转,与铁路万吨大列、港口大的垛位相匹配。此外,船舶吨位越大,海运费越是便宜,船舶小,海运费相对昂贵;用户租派大型船舶拉煤比较合算。目前,秦皇岛到上海的运输航线,租用4万吨级船舶比租用2万吨级煤船便宜4元/吨。

下游用户方面,为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旺季时南方小型电厂、冶金厂的用煤需求,沿海很多省市正在有条件的地域和港口,加快建设大型储煤基地和配煤码头,与北方运煤码头大型化实现配套。沿海储煤基地一般都是建设1-2个10万吨以上的大型接卸泊位和若干个小型装船泊位,实现“淡季多存煤、旺季释放”。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