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合同范围从电力、钢铁业迅速扩展到建材等领域,中国煤炭业全面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积极推动和保障中长协履行,保障供需大盘基本稳定,出台多项措施力图稳定煤价。近期,随着煤炭企业纷纷与电厂、钢厂等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对于涉及如何履约、执行力度以及对煤市的影响等都成为业界所关注的话题。
1、全国煤交会力推中长协
据悉,11月3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9元/吨,环比下行2元/吨,已经连续四期下行,跌破600元/吨关口。业内人士认为,从12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中长期电煤合同是煤市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与往年不同,在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目前大型的煤企、电企和钢企均已签订或即将签订“低价”中长期合同,在此基础上,12月1日举行的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还将举办年度(中长期)合同洽谈会,推动签订更多的合同。而且国家发改委再次约谈大型煤企,主要围绕如何保障中长期合同执行、更好地有效实施276个工作日制度等工作提出意见。“目前市场供需比较平衡,这一轮中长期合同签订后,大家对市场的预期就会改变,煤价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判断说。
今年春节前国务院发布《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其中今年去产能的目标是2.5亿吨。“到10月底今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年有可能会超额完成。”中煤协副秘书长张宏介绍说,在此之下,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标志就是吨煤价格从年初的370元一路回升到目前的600元以上,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573.1亿元,同比增长112.9%。除了部分老矿区企业依然亏损外,其他大部分企业从9月开始都实现了当月盈利,不过从全年来看还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以来,在市场回暖、气候、运输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煤炭价格暴涨,个别地区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在此之下,9月初以来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围绕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出台了包括释放产量、增加运量、鼓励签订中长期电煤购销合同等多项措施和办法。
据了解,11月初以来,神华、中煤与华电、国投、华能、大唐、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同煤集团与华电及华能,陕煤化与华电,山西焦煤集团与河钢、首钢、鞍钢、宝钢、马钢、华菱钢六大钢铁集团先后签订了2017年炼焦煤中长期合同。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介绍说,山西阳煤集团与华能、华电也已达成共识,近期签订中长协购销合同,而晋煤、潞安正在与电企洽谈,有望月底签约。内蒙古伊泰等重点煤企也与用煤企业就中长协达成共识,目前意向供应5700万吨。山东煤企和用煤企业在商谈,将尽快签约。
同时,产地煤炭企业积极出货,铁路全力保障运输,沿海煤炭市场供应持续增加,环渤海港口存煤年内首次突破2000万吨,对煤价走势形成显著平抑作用。
2、长协范围扩容 从煤电拓展至钢铁建材
2017年度的煤炭中长期合同,不仅更注重履行,还在进一步扩大范畴,以及创新签约方式。
12月1日下午,按照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会议安排,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等10家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据悉,签订仪式分为两轮,第一轮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仪式,第二轮为炼焦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仪式。
今年以来,受煤炭产能退出、减量化生产和国际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370元/吨上涨至9月中旬的550元/吨。近期,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稳定在680元/吨。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会上表示,为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下一步煤企应将煤价稳定在550至600元/吨。
就在十多家煤企签约的当日,据了解,神华、中煤、同煤、伊泰4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降至675元/吨,比前期市场高位水平回落10%以上。“相比往年,今年煤炭长协签订显得很平稳顺利。”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的负责人称,以往召开全国煤炭交易会时,长协谈判往往还没有眉目,即便签约了,合同执行也相当困难。2015年,煤价单边下滑时,部分下游客户甚至直接拒绝签订长协合同。而今年签订的长协合同不但确定了数量和基础价格,也更具约束力,预计合同的执行率将提高至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煤炭中长期协议的签约方式也有了创新,会上首次使用由海运煤炭交易市场推出的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合同签订。海运煤炭交易市场是独立于煤电的第三方服务企业,重点推出的电商交易平台作为独立、客观的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能够提供行业通用的合同范本;通过多种履约保障机制,有助于提高合同兑现率;同时通过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倡导契约精神,将逐步引导市场向良性运行,提高行业的整体信誉度,致力于为广大交易商提供安全、专业、完善、一站式的煤炭交易服务。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有兖矿、陕煤化、伊泰、开滦、龙煤、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潞安、晋能等12家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使用该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签约规模超过1.5亿吨。
秦皇岛煤炭网专家认为,海运煤炭电商交易平台既为合作双方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又能提升煤炭供需的稳定性;同时也是对新型中长期合同签订模式的有益探索。
3、国家发改委打出“组合铁拳”稳定煤市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签订中长期合同并诚信履约的企业,给予运力优先保障、优先释放储备产能,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市场交易,下一步还将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将依照《价格法》严肃查处。国家发改委推出了五项制度安排,为“去产能”期间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分别为276个工作日产能储备制度、减量置换和指标交易制度、中长期合同制度、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平抑价格异常波动长效机制。
《意见》指出,将优先保障资源和运力,根据供需双方签定的中长期合同,铁路、港航企业要根据运输条件进一步做好运力衔接;优先安排释放先进产能,各地在有序释放安全高效先进产能时,对签订中长期合同并诚信履约的企业予以倾斜。
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合同履约的考核评价,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分月统计、按季考核,对未有效履行协议的企业,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剔除。
至于下一步工作,国家发改委称,将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信用机构,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中长期合同严格兑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明年春季供暖季结束后,煤价会进一步下跌,但是肯定不会跌破红线,不会出现业内所担心的370元/吨的超低价情况。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以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为切入点,构建煤炭供需双方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可以稳定市场预期,煤炭企业有了市场定心丸,不再担心市场份额;用煤企业有了保障定心丸,不再担心资源供应。
此外,连维良表示,国家将效仿盐业等行业推行建立企业煤炭库存责任制度,规定最低和最高库存。这一举措有助于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比如,电厂电煤库存最低要达到15天,最高不超过30天。下一步将在煤炭和电力企业中推行这项制度。今年四季度出现的煤炭缺口约为4000万吨,通过动用煤炭库存可以化解这一问题。
4、促进长协履约 交易机构“跃跃欲试”
煤炭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后,如何履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合同的约束力大小还有待观察。从前煤电双方签过中长期合同,但执行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约束性不强,违约成本太低。以前有这种情况,违反合同方宁愿交罚金。所以重点还是看违反合同的处罚措施和力度。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各地煤炭交易机构对于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长协履约显得“跃跃欲试”。
在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分论坛上,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煤炭交易所——上海煤炭交易所的代表,吴锡林认为,更好地执行中长期合同可以充分发挥交易所的力量。“交易所的两个特点是公信力和合作。交易所的自身能力有限,面对法人的大宗交易有难度,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更好地执行长协可以发挥交易所的力量。”吴锡林在会上表示。
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交易中心财务总监周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交易中心正在做网上营业厅项目,整合上下游资源,在进行市场贸易时,撮合煤电签订标准化合同,进行履约。“价格方面根据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价格,双方协定价格区间,作为对长协的补充。煤电双方都很强势的时候,交易平台可以在中间起到平衡润滑的作用。”周玥信心满满地表示。
目前签订中长期协议的均为大型企业,与会专家建议,相对小型的煤矿和客户也应签订长协,理性制定价格。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竞价组组长王全政表示,煤炭价格的制定很困难。“有些定价完全是‘拍脑门’的,一些煤矿甚至按照矿外面的车多车少来确定该不该涨价。在大数据时代,应该考虑如何把定价的问题用系统解决。”他建议,不仅大企业要签订长协,煤矿和客户也能签长协来稳定价格。
本文同期刊载于12月7日《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