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优化商业结构 创新物流发展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76 日期:2016-08-19
  第一物流全媒体8月19日讯(微信:cn156news )

  编者按:2012年5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战略,要求通州尽可能多地承接中心城的非首都核心功能。2014年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调研通州时,对通州构建 “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副中心的战略构想和顶层设计思路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通州区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社区商业作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宜业的重要基础性条件,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要求,通州区的社区商业应实现网点齐全、业态合理、业种丰富、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基本配置格局。

  现状与问题

  1.社区商业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要求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外,品质消费已经成为社区居民追求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社区只有通过提高商业集聚能力,进而逐步扩大商业规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的高品质需求。

  目前通州社区商业规模较小,商业集聚能力相对欠缺。发达国家人均社区商业面积为1.5~1.8平方米,北京仅有0.7平方米,目前通州区共有112个社区,但是规模化、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中心较少。截止到2015年,通州集中大型商业设施建筑面积总计约6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仅为0.26平方米,其中单体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约为11.7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新华大街和地铁八通线两侧,以百货为主要业态(如表1所示)。


  2.社区周边业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随着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社区居民对服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综合性的消费不断增长。城市居民不仅需要繁华的城市、地区商业中心,更需要网点齐全、业态合理、功能完备,并具备一定服务水平的社区商业。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日益提高,社区居民对服务餐饮等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通州社区周边商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在业态上满足居民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的能力欠佳。本文调查了通州区4个较大型社区周边的商业业态分布情况,小区共计1万户居民且入住率均在98%以上。调查结果发现,在通州区这4个较大型的社区商业网点中,大众餐饮店、小型杂货店、美容保健养生、理发美发等在内的传统业态占据了主要部分。在全部310家网点中,大众餐饮达69家,占总数的22.3%,俱乐部与健身场所以及歌厅都仅为1家(如表2所示)。


  3.社区电子商务末端物流服务形式仍需创新

  无论是成熟社区,还是乡镇地区的社区商业,都应在网点建设中及早融入电子商务,社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不仅为商家带来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更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从中获得新服务、新产品。但是,电子商务消费需要社区具有良好的支撑条件,适应“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要求,同时客户更加注重末端物流的配送服务时效,这就需要各大快递企业在了解社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末端物流服务形式,进而提高配送时效。


为了保证配送时效,快递企业应不断丰富和创新末端物流服务形式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通州区4个较大型小区的“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服务形式,发现社区电子商务末端物流服务形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由于小区人口较多,各大快递公司对社区的服务形式主要采取传统的“送货上门+上门取件+自提”的方式。而位于东城新里小区周围的京客隆超市,对社区采取了“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形式,超市配有生鲜快递小车,客户在网上下单后,由快递小车直接送货上门,便于小区居民消费(如表3所示)。


  改善与建议

  1.构建特色商业,扩大社区商业规模

  国家化的商业都市,不仅有着作为城市商业名片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而且也有着能够展示当地特色的社区商业,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高品质、便利化的服务,以此形成对全球商业的影响力和对各国游客的吸引力。

  所以为了增加通州社区商业建设规模,社区周边可以建设具有全国特色的商业,特色商业要能集中展示通州区的传统文化,包括引入老字号商业、当地特色餐饮、特产商品零售、风格化住宿等商业服务,使各大社区成为一个展示通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一个平台。除了建设特色商业外,社区商业还应融入运河文化元素,通过建设开发博物馆、戏台、会堂、码头等设施作为运河文化的展示载体,与旅游产业和特色商业相融合,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

  2.增加新业态,调整社区商业结构

  调整创新社区周边商业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能够满足不断衍生出的各类现代化消费需求,即社区商业应不仅能够提供商品类物质消费,还应能够提供各类服务性生活消费,以及休闲娱乐、阅读、社交等方面的精神消费,将生活圈作为商业圈加以运营管理,形成全新的社区商业结构,系统地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州社区需在现有商业业态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商业业态,例如,成立社区活动中心,增加俱乐部与健身场所等等,通过调整商业结构进而提升社区商业综合服务能力。在这方面,通州社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商业便民服务网络”。苏州工业园区末端商业体系由12项核心业种产品构成:超市、银行、邮政、餐饮、洗衣、美容美发、药店、文化用品、维修、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并已经向周边市县辐射发展,居民的各种消费需求均可以短时间内在苏州工业园区得到满足,非常便利。

  3.提高社区商业电商化水平,创新社区末端物流服务形式

  为了促进通州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政府应鼓励商贸服务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电子购物体系,积极推进商业区和主力商圈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社区周边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和餐饮、连锁超市、批发零售、大型卖场建设网上商城,利用大数据发布社区商业服务信息,衔接生活服务类供求,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

  同时,针对居民的电子商务消费情况,社区需要对末端配送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尽快规划建设快件自取设施,提升社区网络配送能力,创新社区服务形式,解决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配送服务,例如,社区居民可以预约收货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自提地点;配送员在送货途中帮居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通州社区的商业规模、业态结构及末端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形式现有情况的分析,发现通州社区的商业建设存在规模较小、业态结构需要调整等问题,建议未来通州社区在扩大商业规模时,可以考虑引进具有通州传统文化和运河元素的特色商业,以形成对全市商业的影响力和对各区居民的吸引力。同时,不断丰富社区周边商业的业种与业态,加快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商业便民服务网络”。继续创新电子商务末端物流服务形式,为通州社区居民提供良好便利的电子商务消费环境,把消费留在通州区。

  (作者单位系北京物资学院)

本文同期刊载于8月19日《现代物流报·综合物流》第A10版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