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行业“最强大脑”把脉物流供给侧,教你这样借势发展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206 日期:2016-08-01
  第一物流全媒体8月1日讯(微信:cn156news)

  总理发声:供给侧改革助推物流转型升级。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推进互联网+物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将物流供给侧改革,提升到战略高度层面。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那么,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供给侧改革”重点产业之一,物流产业如何把握政策契机,迅速调整格局,充分发挥出连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纽带作用?听中国物流界“最强大脑”怎么说?

  7月3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天地汇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水波、科尔尼(A.T.Kearney)大中华区全球合伙人李健等来自政、企、学界资深人士受邀到场,带来他们对于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远见。大会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主持。

  把脉:物流供给侧改革面临诸多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中国物流产业面临的问题其实与中国整体经济如出一辙,是从“多量”到“健康”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凭借了六大红利“马车”的牵引,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六大红利逐渐不再明显,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激发产业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供给侧改革压力下,物流产业急需寻找新模式、新体系、新规则。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中国物流产业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供给侧改革元年,每一个企业都担负着优化产业、增质增效、稳定就业、稳固民生,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而物流行业作为经济流通的重要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物流业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是物流经营本身不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但在一个国内国际的环境当中,将物流多环节串联起来,搞网络化经营是具有规模经济的。”


  现在,物流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同经济转型和产业模式调整的严重脱节,开始的成功是因为吸纳了足量的需求,能够支持公司现有规模,然而一旦往后走,规模扩张的原有路径被堵死了,新的扩张道路还没有,所以很多企业就死在半路上,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我们制造业走到今天不赚钱,其实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物流行业太落后,中国物流所占GDP的比重,跟欧美这些国家相比,实在是没有竞争力,所以这个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整体物流成本降下来。

  物流行业对国家经济具有方方面面的影响,只有物流成本降下来,才能提高物流行业竞争力,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


  天地汇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水波:对于物流产业的“小、散、乱、弱”的问题,行业内的人基本上都能说出来,但许多人在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却把这四个问题看作孤立的问题,最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小、散、乱、弱”四大问题在公路物流产业中是交叉存在、相互影响的,要想解决难题,也需要从综合层面进行思考。

  从货源来说,个体运营者要么依托固定的货主,要么自己找货,前者往往难以形成规模,同时会带来返程的“空转”,后者则会产生大量的限制时间,制约了运输效率的提高。

  人车绑定的传统模式也大大制约了公路运力的科学分配;专线模式虽然可以从一定层面上解决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足够的专线能够完全满足几大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通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也需要行业内的各家共同遵从相同的规则。

  探路:物流行业如何加速创造新供给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实现物流供给侧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加强市场生态和诚信体系的建设,改变当前物流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又要充分推进基于“互联网+物流”的新模式发展,借助互联网工具,将传统物流模式中繁杂、陈冗、落后的部分加以剔除和升级,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大规模社会协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以往物流产业兴起依赖制造业发展,如今则要依赖技术上的进步和模式上的创新。我们要改革创新供给结构,从而与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相适应,更重要的是我们激发供给侧的活力,从而让它不断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从而创造新的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面临三点核心任务。一是体制创新;二是科技进步;三是要素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需要强调制度供给,另外,制度供给的核心是制度创新。


  用制度支持创新、用技术保证进步、用资本维护成长,是实现物流供给侧改革的三大要素,改革就政府而言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姚景源:作为链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不管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近年来火热的电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为支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物流供给侧改革实际具有双重性,第一重是自身的创新和结构调整,第二重是同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紧密结合。

  这样,物流在实现自身成长的同时,又可以通过供应链、新增网络节点的支撑,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