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在3月4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作为工商联界委员代表发言。会上,徐冠巨提出,要补物流业短板,降实体经济成本。
徐冠巨接受媒体采访
何为物流业短板?在徐冠巨看来,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占货运总量75%以上的公路物流是个短板,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上不去,大多数实体企业做不到零库存。前有原料库、后有成品库,产品周转时间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30-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这样一来,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就被物流吃掉了!”
不过,想要补齐短板,还要抓住病根。为此,针对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徐冠巨也做了总结。
第一,缺少基础公共系统支撑。我国已基本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但支撑公路货运的枢纽平台、信息化调度系统、标准化和安全诚信体系没有跟上。这好比铁路系统只有轨道、航空系统只有航线、水运系统只有航道,而缺少车站、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各类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连接和优化配置,交通路网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各地的公路场站、工商企业、物流公司、卡车司机以及大量的仓库,处于分散的状态,成为信息孤岛。物流公司各自为战,处于“低小散乱差”的状态,户均拥有车辆不到2辆,货车空载率40%以上。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也不能互联互通,货物的流量和流向不清,宏观经济决策、行业决策、企业决策缺少物流大数据支撑。这样的物流体系,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与实体经济企业的需求不适应。
第二,企业税负偏重。“营改增”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税负普遍降低,但公路货运企业不降反升。个体司机处在增值税抵扣链条第一个环节,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占物流企业成本很大比例的房屋租金、人力成本、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尚未纳入抵扣范围。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物流产业链条长,涉及政府十几个管理部门。虽然各地对物流业发展重视程度在提高,但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存在部门分割,推动物流系统化建设面临不少困难。
而针对上述问题,徐冠巨带来了三条解决之道:
一是推进物流一体化战略,把公路物流基础公共系统短板补起来,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支撑,推动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
二是高度重视城市公路物流枢纽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把物流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解决“重交通、轻物流”的问题。公路物流枢纽中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积极探索政企协力发展模式。
三是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统筹管理,扩大物流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降低税负,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形成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目前,在降本增效方面,传化集团已经走在行业前沿。数据显示,近三年,传化效益连续实现30%以上增长,特别是物流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并且,传化正在建设“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计划今后5年投资1000亿元,为170个枢纽城市建设“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推动互联网和金融在物流领域中应用,为全国约2000万辆卡车、3000万卡车司机配货和生活保障。
同时,徐冠巨指出,传化正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把分散的物流资源组织起来,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而据传化方面提供资料介绍,利用这一服务平台,传化将为一个区域内的工商企业降低40%的物流成本,到今年年底,该平台系统的覆盖面即能达到30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