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2012年访陈德铭代表,而今政策红利推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254 日期:2016-02-26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2012年3月7日,全国“两会”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两会唯一物流与供应链驻会媒体)特派记者杨达卿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流通产业问题做了专访。

陈德铭代表:搞活流通市场 降低“中间”成本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 杨达卿

  2012年3月7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就“扩消费促流通和发展对外经贸”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并着重阐述了商务部2012年在商务流通市场的政策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针对国内流通市场问题,陈德铭指出,流通业地位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中国刚刚入世的时候,就是2002年,国家举办了一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班,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同志有重要的讲话,国家也制定了文件。但总体来讲,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重生产,轻流通”,使得我们对流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够,做得还不够。

  陈德铭说,入世已经有十年时间了,我们基本看到:消费通过流通影响着生产,流通对经济发展的转型,对产业机构的调整,对企业的自主创新都有重要作用。但还应该看到,我国流通市场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一起研究的数据显示,去年和前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左右,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而大部分发达国家是8%-10%。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国情,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流通体系、网络建设还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作为新型国家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的话,我们还有一半的流通成本可以降下来。

  在谈到2012年商务流通市场的政策时,陈德铭说,国务院初步决定,会在“两会”以后,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现在已经有16个部门组成8个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各项调查研究,也了解流通成本高、环节多的一些原因。据了解,这其中有当前直接的成本上涨推动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比如组织化程度低、结构性的税收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不足等。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直接涉及民生的,像蔬菜、关键的肉食这些消费领域,都把它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流通设施投入和作为一种准市场的情况来建设,我国现在也正在这样努力做。


  为搞活流通市场,陈德铭表示,商务部将重点解决当前影响流通的一些主要的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商务部要探讨一些已经出台的和即将出台的一些优惠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财政部已经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免征蔬菜的流通环节增值税的问题;上海启动了部分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交通等五个部门综合治理流通环节收费过重的问题,对于专项公路收费要进行清理等。

  陈德铭还强调,我们要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一个是大企业的做大做强,第二是支持中小微流通企业的发展,因为流通业承载着我们就业的半壁江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社区蔬菜肉食直供等等,都是提高组织化程度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还有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以及农产品冷链的投入等。如果建立了整个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我们农产品的损耗能够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这也使大家能够吃上鲜活的、营养更加丰富和损耗更小的农产品等。

(摘自现代物流报)

今日流通改革发展如何?

  当年,陈德铭代表提出的两条观点(上文加粗部分),今日商务部对流通改革发展工作的进展如何?现代物流报小编为您做了盘点。

  观点:1、为搞活流通市场,商务部将重点解决当前影响流通的一些主要的问题。2、我们要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一个是大企业的做大做强,第二是支持中小微流通企业的发展。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15年,商务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流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营商环境,流通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推动流通体制改革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1、组织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经国务院同意,在上海市、南京市、郑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厦门市、青岛市、黄石市和义乌市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重点围绕建立创新驱动的流通发展机制、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健全统一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等主要任务进行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推进流通标准化改革。制定并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流通标准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抓好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年共下达行业标准计划105项,申报国家标准35项,审核各类标准252件,正式公告行业标准44项,对相关领域标准进行了清理排查,进一步完善流通标准体系。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宣贯工作,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二、促进流通模式创新 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1、推动商贸物流发展取得新突破。研究编制电子商务物流等规划,加强商贸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指导部分城市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探索标准托盘循环共用有效模式,并通过召开全国现场经验交流会、制作宣传手册和宣传片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积极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指导地方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启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工作。深化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增加试点城市,推动已确定合作项目落地。

  2、加强绿色流通发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组织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回收暨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座谈会,发布《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全国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报告》和《零售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指引》。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品种回收,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垃圾治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等工作进行部署。

  3、引导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启动编制《零售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谋划新常态下零售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方向。深入研究百货业关店潮等现象以及中小商贸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协调落实相关政策,促进传统流通业转型发展。加强零售、批发、仓储等重点行业统计分析,发布“全国建材家居指数”和“中国木材价格指数”,服务宏观决策,指导企业发展。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开展绩效评价,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新型流通模式加快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发展环境

  1、改革典当和拍卖业监管制度。将典当行审批制度由“先典当证后特行证再工商执照”改为“先典当证后工商执照再特行证”,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外资投资经营典当行准入试点。推动修改《拍卖法》,将拍卖审批由前置改为后置。积极推动公务车拍卖、司法拍卖工作。

  2、完善相关行业发展政策。推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四大发展任务和法治、财税、融资、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政策措施。发布《2015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推广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改革经验,指导天津、福建、广东等新设自贸试验区推进融资租赁管理体制改革。会同财政部研究推进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积极调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推动离境退税扩大试点范围,吸引境外消费回流。

  3、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在部分城市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有29个城市的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搭载服务机构1370余家,服务项目164个,累计为近50万家次企业提供服务,初步形成中央与地方对接,部、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

(源自商务部网站)

全面解读《“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为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商务部于2015年5月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就《“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一、《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指明了利用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发展方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行动部署,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流通效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服务民生方式,释放消费潜力,商务部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应用现状,明确提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对于引导生产、促进流通、扩大消费、吸纳就业以及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互联网+流通”为载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引导方面的职能,加大公共环境建设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以示范、培训、宣传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传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开辟就业增收新渠道,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安全高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产业升级版,实现流通方式的不断创新、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流通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在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还制定了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6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15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动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海外仓、指导地方建设50个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等具体目标。

  三、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任务有哪些?

  行动计划基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社会公众的关注重点以及现代流通业今后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内容,提出了6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的便利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环境;二是鼓励电子商务进社区,创新和拓展服务型网络消费范围;三是支持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提升网络消费便利性;四是推广线上线下互动,激发消费潜力;五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六是加快电子商务海外营销渠道建设,推动电商企业“走出去”。

  四、商务部制定了哪些措施来确保行动计划的落实?

  为保障主要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落实,我们提出了四项主要措施。这些主要措施既包括深化普及电子商务应用等现实问题,也涵盖了完善“互联网+流通”发展环境、开展示范引导、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等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11项举措:

  首先是基础和环境建设方面,具体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研究制定发展智慧流通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智能化流通支撑体系,启动研究“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移动宽带、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试点,加快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四是通过推进商务大数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五是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打击侵权售假行为。

  其次是示范引导推动创新方面,一是通过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遴选和创建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二是支持传统零售企业开展全渠道运营,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传统流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创新。

  第三是宣传培训方面,措施包括组织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广电子商务领域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推进国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地方建设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最后是法规规范方面,一是继续推动《电子商务法》立法工作,研究出台《网上商业数据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环境;二是积极发起或参与APEC、中韩、中日韩、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双边电子商务谈判和合作,参与和主导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

  五、行动计划具有哪些特点?

  行动计划是商务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响应国务院相关部署和要求,大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与流通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行动计划体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着眼于“互联网+流通”工作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突出顶层设计和支撑环境的完善。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优化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加强统计监测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同时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开展人才培训和宣传,推进对外开放等进一步打造“互联网+流通”的支撑体系。

  二是落脚于电子商务深化应用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细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方面要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完善其快递配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同时,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通过建设海外仓打造境外物流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打破电商“最后一百米”的瓶颈,比如鼓励电商进社区、推广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等。这些举措既是目前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今后,商务部将根据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加强与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互联网+流通”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努力为加快电子商务创新步伐,推动商贸流通的现代化,加速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做出贡献。

(源自商务部网站)

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现代物流报特派记者杨达卿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 蔡璐整理)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