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大流通时代储运业的价值链再造
来源:第一物流网    作者: 阅读:135 日期:2015-11-06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洪水坤

  早在2006年1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题为《从“制造在中国”到“销售在中国”》的研究报告,预判中国将从制造大国逐步转向消费大国,中国的流通新纪元即将到来。

  八年多过去了,互联网企业快速渗透到经济各个领域,引发了颠覆性变革。淘宝网成立三年时间交易额达到沃尔玛在华所有门店交易额的三倍;支付宝每天流动的资金超过任何一家银行;携程没有一架飞机、一间酒店,每天卖出机票和房间超过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和酒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垄断地位短短几年时间被微信撼动;凡客诚品没有工厂和专卖店,但网站一天的销售额是行业巨头雅戈尔的两倍。当今社会,流通变化之快,流通区域之广,参与行业之多,社会化程度之高,可谓风雷激荡,让我们震撼。而这种潮流涌起,必然搅动储运业的价值链再造。

  那么,大流通时代储运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价值链再造有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带来了怎样的机会与挑战?处于流通环节核心位置的储运业又该如何应对?

  1、大流通时代储运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是经济深刻变革,从短缺经济转为相对过剩经济。短缺经济时代需求太大,改革开放30年成长的企业由此大多表现出三个特点:充分利用政府关系、有效把握市场需求、敢于投资。但目前中国进入了“三期叠加”的艰难转换期,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大量产业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3月份开始,工业品出场价格(PPI)已连续43个月下降,这势必会溯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调整变化。

  二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引发市场和流通体系的重塑再造。根据国资委统计的2014年18个传统行业利润率表现来看,14个行业利润率低于6%。央行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达6.32%。在经济转型和过剩时代背景下,低利润率、低技术含量、高融资成本将很多传统企业淘汰,而新诞生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利用其自身的高效低成本体系实现了对市场的逆袭,其核心还是发挥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参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创新,抓住了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中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内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达到约13万亿元,这意味着电子商务业务已占消费品零售业的半壁江山。根据速途研究院2015年9月24日报告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各领域的投融资案例数量就有489起,总投资规模达到695.1亿美元。商务部今年上半年研究制定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确定了至2016年底我国电子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的目标。

  三是国家政策层面对流通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2014年10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降低储运成本、提升储运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加强储运基础网络化建设三个发展重点。国务院部署推进的“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之一就是“互联网+”高效物流。这些都表明,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出的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构想,对于今后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路径及范围都将带来深刻的积极影响。

  2、如何做好价值链再造

  面对大流通时代的变革,储运业应该如何重建价值链?

  价值链一词的首位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如果把波特理解的价值链拆分开来,可以看到:商品研发创新创造了独特的商品功能和知识产权价值,生产加工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易活动创造了商品所有权的经济价值,储运业创造了时间及空间的价值,而金融是一切交易的媒介。

  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不难发现,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从生产向流通变革,而这次却是从流通向生产倒逼。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可以说,工业4.0的出现,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普遍应用的结果。紧缺经济时代,生产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到了过剩经济时代,经济的核心从生产、操作转向了交易、储运、金融。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利润降低,成本上升淘汰了大量的中间企业,无论是去中心化理论还是长尾理论,其实都是对新的买方市场格局的一种思考,生产已不是价值创造的关键,流通成了价值链的核心,而互联网技术最符合这种碎片化、个性化、分散化的市场。当互联网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后,大数据就是自然形成的产物,而储运与交易的结合是构建真实大数据的安全基础。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将是未来储运业发展的趋势,只有信息实现闭环才能保证系统安全性。譬如供应链金融,在对系统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创新出随时随地无抵押贷款的“信息质押”产品,让融资实现颠覆式改变,再造了价值链流程。

  对于储运企业来说,如果不想被淘汰,就一定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走创新驱动的新路子。对储运企业来讲,创新的关键不是研究新技术,而是利用新技术实现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以及价值链上战略位置的重新界定。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