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物流网

关注掌链公众号

洞悉物流供应链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供应链 > 管理 >
商务部回应国内外媒体高度关切的9大热点敏感问题
来源:商务部    作者: 阅读:168 日期:2015-10-09

  10月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切的9个热点敏感问题。实录如下:

  1、请介绍一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情况以及市场运行情况。

  答:整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繁荣稳定,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大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

  一是总体消费快速增长。黄金周期间,各地商贸企业抢抓节日商机,通过深度嫁接“互联网+”,充分融入现代商业理念和科技元素,打造全新的营销模式;电子商务企业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全品类大力度促销,在往年“直降”、“秒杀”等基础上,更广泛推出“免息”等促销形式,在活动创意和细节服务等方面亮点频现。各地商务部门组织的促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8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四川、重庆、湖南、青海和湖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13.2%、12.5%、12.2%和11.9%;辽宁、陕西、天津、黑龙江和江苏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1.8%、11.6%、11.2%、11.1%和10.9%。

  二是商品销售亮点纷呈。应季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用电器、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热销,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新款秋冬服饰陆续上市、销售较快增长,西安市重点监测企业服装、鞋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和72%,郑州部分零售企业秋冬服饰销售增长20%以上。国庆“结婚季”引领家电销售热潮,智能、节能型产品更受欢迎,山东重点监测企业家电销售同比增长53%,南京地区苏宁电器与苏宁易购线上线下互动,销售额同比增长30%左右,河北秦皇岛云电视、对开门冰箱等成为消费主流,销售较平日增长25%以上。随着新品不断上市、4G技术日益普及,电子信息产品持续旺销,吉林、青海重点监测企业通讯器材销售同比分别增长28%和24%,辽宁重点监测企业智能手机销售同比增长24%。新的汽车消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尤受青睐,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两成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空,济南一些4S店小排量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青海第十一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成交额达5亿元,创下历届新高。

  三是大众餐饮持续红火。整个“十一黄金周”期间,适合大众消费的特色美食、婚庆宴请、亲朋聚餐、旅游团宴等持续爆棚,餐饮消费更加理性、更加实惠。各地美食活动精彩纷呈,如广州举办“食在广州?让生活更精彩”、海口启动“互联网+餐饮”、成都举办第十二届美食节等系列活动。特色餐饮倍受青睐,湖南百年湘菜老店玉楼东营业额是平时4倍左右,安徽同庆楼、陕西马巍驿餐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北京玉华台、烤肉季等老字号单日最高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婚庆餐饮持续火热,江苏约7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婚宴订餐十分活跃,直接带动婚庆餐饮消费超过20亿元;天津超过3万对新人举行婚礼,监测的47家酒店日均订餐超过4600桌。此外,美食团购、网上订餐、半成品订制等新型餐饮消费模式颇受欢迎,峨嵋酒家、都一处、金鼎轩等北京知名餐饮企业携手外卖平台,推出送餐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江苏、内蒙古、湖北、河南、新疆等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15.7%、14.5%、14.3%、14.1%。

  四是文化休闲广受青睐。旅游、观影、看展、读书、运动等过节方式越来越受到民众青睐。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武汉周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民俗娱乐、吸氧骑行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各地影院人气爆棚,宁波、郑州、贵阳等地影院收入同比增长两成以上。安徽、辽宁、广东等地许多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专门为黄金周设立了专题展、特展等,受到广大参观者的欢迎。

  五是生活必需品货足价稳。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分品种情况来看,粮食零售价格略有上涨,其中大米、面粉价格分别比节前一周上涨 0.2% 和 0.1% ;食用油零售价格稳中有落,其中豆油、花生油、调和油价格均比节前下降 0.1% ,菜籽油价格与节前持平;肉类批发价格小幅波动,其中猪肉价格比节前下降 1.4% ,牛肉价格下降 0.3% ,羊肉价格上涨 0.3% ;白条鸡、鸡蛋零售价格比节前分别下降 0.3% 和 0.8%;18 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节前下降 4.3% 。针对台风“彩虹”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地区商务主管部门和广大商贸流通企业提前谋划,积极组织货源,努力保障市场供应,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基本稳定。

  2、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签署了《关于中美发展合作及建立交流沟通机制谅解备忘录》,有媒体关注,请介绍一下这个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意义。

  答:美国当地时间9月25日,在习近平主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商务部高虎城部长与美国国际发展署负责人伦哈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发展署关于中美发展合作及建立交流沟通机制谅解备忘录》。这个谅解备忘录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沟通机制与合作框架。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发展署作为两国发展合作业务的主管部门,通过签署备忘录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搭建起今后合作的框架。双方将每年举行一次副部级年度会议,开展日常交流沟通,并将邀请参与中美发展合作的有关部门和机构参加。

  二是就发展合作原则达成共识。双方一致同意,中美发展合作将遵循“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的原则。在受援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共同决定合作领域、内容和方式,不允许出现某一方将其意志和主张强加于另一方的情况。

  三是明确了发展合作领域和内容。中美双方的发展合作领域将与受援国的需求相一致,重点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在粮食安全领域,中美决定继续开展中美东帝汶农业合作,并愿探讨气候友好型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美将共同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应对传染病的威胁,双方计划与非盟及非盟成员国合作建设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与西非国家合作,帮助他们提升国家公共卫生能力。在人道主义援助领域,中美决定扩大灾害应对合作,包括对有需要的国家共同开展救灾能力建设合作,并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国际搜寻和救援咨询团”。

  四是决定积极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美签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适逢联合国制订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双方愿共同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双方愿与有关国际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关键性的全球发展挑战。

  中美两国的对外援助分别属于“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双方对外援助的理念和做法存在差异,但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尊重各自国情和受援国意愿的前提下,在东帝汶开展了农业技术三方合作试点项目,共同帮助阿富汗开展了人力资源培训,在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和配合,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中美发展合作有了一定基础。

  中美签署关于发展合作及建立交流沟通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提升了两国在国际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水平,为中美双边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体现了两国愿携手推动全球发展的共同愿望。这充分说明,只要双方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不将自身理念和体制强加于人,就完全可能聚同化异,找到中美与受援国合作意愿的交汇点,在三方达成一致的领域开展合作。

  3、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至今正好过了两周年。很多媒体关心两年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取得了诸多试验成果,希望归纳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在上海市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上海自贸试验区两年来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

  今年4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正式运行。5个月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又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为“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对标国际经济贸易通行规则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具体包括以下9个成效:

  一是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明显。1-8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59家,吸收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全市近半数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596个,中方投资额达172亿美元。

  二是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进一步完善。内资企业登记“单一窗口”从企业设立向变更环节延伸,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从“五证联办”向“七证联办”拓展。推出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新举措,集中登记地制度已在6个集中登记地运行,在全国首创“允许自贸试验区内律师事务所将其办公场所作为企业住所进行登记”,率先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

  三是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海关、检验检疫推出“一片区注册、四片区经营”、“空检海放”等32项便利化举措;启动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扩大到保税区所有物流企业;洋山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上线运行,覆盖6个功能模块,涉及17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600多家企业上线办理业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建设方案正在研究制订。

  四是贸易功能不断深化。17家企业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10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启动筹建,其中2家上线运行。

  五是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央行发布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细则,扩大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并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截至2015年8月底,共有36家机构接入分账核算单元体系,开设自由贸易账户26186个,账户收支总额超过10420亿元。

  六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本外币双向资金池等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已达6900多亿元,占全市37%;累计有198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2500多亿元。

  七是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已正式运行。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台都已正式运行。

  八是人才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 “促进人才创新创业14条”,进一步探索试点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挂牌运作。

  九是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加快。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城。启动建设张江空运货物服务中心,探索推广保税研发和通关便利化等创新举措。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拓展创业服务功能,促进创业投资机构集聚,支持创新企业在新三板和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链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网》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80298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