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厦门市物流协会执行副会长王惠军
“自贸区到底会给物流业带来怎样的利好?物流企业该如何对接自贸区?”这是福建自贸区获批建设之后,厦门物流的企业和专家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回顾上海自贸区近两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发现政府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金融和贸易领域,针对物流产业出台的扶持政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中央对自贸区的顶层设计,的确更多地体现在金融和贸易板块。”不过,厦门市物流协会执行副会长王惠军提醒《现代物流报》记者注意,“金融和商贸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物流的空前繁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目前来看,这种新趋势下带来的物流增量服务并不明显。但是这就更需要物流企业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提前布局,才能把握主动,占据市场先机。”
厦门如何与福建
自贸区对接,促进厦门物流业做大做强?王惠军认为,关键在于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积极与台湾对接,发展对台的服务贸易。
厦门物流新机遇
“厦门的物流业与整个福建省的物流业的共性都是主要围绕台湾展开的。区别在于,从内涵、形态、内容以及规模等各个方面来看,厦门的物流业都是省内排名第一位。”王惠军告诉记者,从1.0版本的单一模式,2.0版本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到3.0版本的供应链以及4.0版本的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物流服务,厦门物流产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物流形态。同时,厦门物流业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包括机场、铁路、大型商贸和综合物流园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物流资源都掌握在国企手中。
目前厦门的物流业主要是依托港口物流、外贸物流以及保税物流。2014年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57.24万标箱。福建全省沿海港口同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270.71万标箱。
但是就厦门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而言,厦门物流市场规模在全国港口城市物流排名中并不高。而且厦门的市场吸附能力也不如北面的上海、宁波和南边的广州和深圳。
但是
自贸区的挂牌建设给厦门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据悉,厦门市2015年围绕自贸区建设打造的十大重点项目中有多个与物流有关联,包括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建设两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王惠军举例,厦门作为国台办、商务部指定对台冷链物流试点城市,在自贸区时代将强化创新两岸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率先建立两岸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打造全程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和区域性进口冷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同样面临重大机遇的部分是建设两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厦门市政府正全力争取实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政策,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网购进口、保税直销、出口电子商务等业务,建设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仓储中心。王惠军自豪地介绍,厦门市物流协会会长单位象屿集团建设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正积极通过两岸海快专区,协同打通厦台中转至全球的跨境电商物流新通道,提升两岸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
打好对台的“三张牌”
厦门物流产业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王惠军认为,福建自贸区的获批建设,以及前场铁路货场、新机场等项目以及“一区三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台贸易中心),这些都为厦门物流产业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中,公开资料显示,前场铁路货场的作用是开辟以铁路(集装箱和货运)为主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拓展货源提供强大的支撑;打造区域性陆路货运枢纽和物流产业新高地,为做大做强厦门物流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王惠军看来,厦门是内陆“一带一路”对接台湾,乃至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对厦门物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等待挖掘的宝藏。同时,从国际自贸区的发展轨迹来看,
自贸区将促进商贸和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国际物流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将成为厦门未来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因素。
具体来说,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需要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闽南牌。据王惠军介绍,多年来,厦门一直想打通过与腹地的贸易物流通道,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福建自贸区的获批后,利用自贸区在金融、贸易和通关的特殊政策,可以增加厦门市场的吸附能力。厦门需要打通从浙江南部到广西、湖北、湖南、云南,以及厦门到广东的物流通道,吸引相关企业来厦门投资兴业,从事国内和国际贸易业务。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厦门物流的繁荣。
第二张:台湾牌。王惠军告诉记者,海峡对面的台湾有9个自由经济区,而台湾对接东盟地区有着传统优势,它们对福建自贸区也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这需要厦门在“物畅其流”上做文章。贸易发展带来货物的流转,需要厦门做好航运运力分配、通关时效的提升,这又与跨境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息息相关。
厦门还需要在货币利率、结算、结汇等更深层次与台湾尝试合作,搭建一个四流合一(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基于全球进出口贸易的两岸供应链服务平台。
第三张:华侨牌。王惠军告诉记者,在东南亚,包括美国,闽南华侨人数是占优的。闽南华桥手握大量资金和当地文化耕耘的优势。厦门可以利用
自贸区在贸易和金融方面的政策优势,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吸引闽南华侨回到厦门投资,与厦门当地的企业合资合作,这将扩大厦门在世界层面的物流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