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现代物流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物流效果,同时工业企业物流在促进我国物流均衡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比如缺乏足够的、有信用、有权威的物流服务平台,工业系统内部物流人才比较少等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我们既要看到物流迅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要意识到它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企业调研等方式对桂林市工业企业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目前平台收集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所有制性质、主要产品及年产量、分公司数目、原材料供应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所占比重范围、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及比重、产品销售区域分布状况及比重、成品销售物流执行主体及比重、仓库运用状况、运输组织方式、已采取(或即将采取)的物流改善措施、对现行物流服务的满意度等信息。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主要针对所有制性质、原材料供应地区分布状况、产品销售区域分布状况、运输组织方式、对现行物流服务的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
企业所有制类型分析
根据平台调研所得的工业企业数据,对其企业所有制类型进行筛重处理,筛除重复项后共计5种类型,各类型所对应的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企业类型分析图
按照工业企业类型分析图进行统计,入驻桂林市的工业企业种类较全面,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大,占总数的62%,国有企业占比27%,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占比分别为3%、5%、3%,表明在此次调研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反映出入驻桂林市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数量较多,外资企业相对较少。为了缩减入驻企业种类间的差距,桂林市应该借助自身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供应链和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
原材料供应地区分布状况及其占比分析
在桂林市工业企业中,因地理位置、生产规模及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企业对市内、省内(市外省内)、国内(省外国内)原材料需求情况不尽相同。其中,对市内、省内(市外省内)原材料需求在0%~25%的企业数占比较大;对国内(省外国内)原材料需求在0%~25%、26%~50%以及51%~75%的企业数相差较小,具体见图2。
图2 桂林市原材料供应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所占比重范围
桂林市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所占比重范围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桂林市工业企业对于市内、省内(市外省内)原材料供应占比均以0%~25%居多,其中,市内原材料需求0%~25%占比达到66.67%,省内(省外国内)占比为58.33%;国内(省外国内)不同范围占比相差较小,在26%~50%的占比最大,占比为30.77%。
产品销售区域分布状况及比重分析
图3 产品销售区域企业数量分布图
如图3所示,市内、省内、国内3大区域的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如下:产品销售区域占比达到0%~25%时,市内、省内、国内的入驻企业占比分别为72.22%、73.08%、16.13%;产品销售区域占比为26%~50%时,3大区域的占比情况为11.11%、15.38%、9.68%;产品销售区域占比为51%~75%时,3大区域的占比情况为16.67%、7.69%、32.26%;产品销售区域占比为51%~75%时,3大区域的占比情况为0%、3.85%、41.94%。
运输方式分析
图4 运输组织方式分布图
如图4 所示,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大道路运输方式分析,最方便快捷的应为公路与铁路运输,两者在桂林市工业制造业物流运输方式中的占比分别为46%、22%,从数据可以看出,桂林市采用铁路运输方式数量较少,铁路运输具有载运量大,连续性强,行驶速度较高,运费较低,运行一般不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的优点,造成桂林铁路货运量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为服务态度差与铁路物流专线的紧缺,相关企业与部门应该对此进行改善,在八里街开通铁路物流专线,辐射到高新区和各个县加强对铁路道路运输的利用。
现行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对桂林市物流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桂林市物流工业企业对物流服务不完全满意的原因如图5所示。
图5 物流服务满意度分析图
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运作成本高成为桂林市物流工业企业对物流服务不完全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占所有原因的33.0%。物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是造成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第二大原因,占所有原因的15%。其次是物流作业速度慢的问题占13%。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作业人员缺乏责任心、自动分拣技术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货损率高的问题,占到了11%。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满足工业企业需求波动的问题各占10%。统计结果显示桂林市仍有8% 物流企业网络服务不健全。在桂林市近年项目招商引资过程中缺少对配套设施项目的引进,仓储和货物分类、分装、分检、贴商标等配套物流服务尚处于初级水平,无法适应大流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通过对以上工业企业物流发展的分析可知,要想建立桂林特色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体系,实现带动桂林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应该着力于提高桂林市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物流业与工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有效降低桂林市工业企业物流运作成本。
本文同期刊载于12月22日《现代物流报》第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