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阳历年已经结束,不过距离中国传统的农历春节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内车企都在为2014年的第一个数据统计月继续做着努力,希望为2014年开个好头。不过,对于2014年中国车市的走向到底会如何,想必很多人心里都并没有太硬的底气。今天搜狐汽车的焦点新闻中,工信部官方就预计2014年的车市增长会出现回落,而新京报的一篇文章则预测,2014年的增长将会达到15%,比今年更高。
在笔者看来,2014年到底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更多人认为的微增长状态,诸多的不稳定因素都会带来变数。
诸多车企产能释放,车市竞争进一步加剧
对市场的一个利好消息是,在前些年车市高速增长时诸多车企所建立起来的产能,在2013年以及2014年里将会逐步释放,而这带来的就是车市供应进一步加大,车市竞争进一步加剧。汽车产品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一辆汽车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2009-2010年中国车市暴增,市场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就是车企在产能上的大笔投资。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自主品牌,或者是国有大型汽车集团,都对未来具有强烈信心,产能建设上自然就不遗余力。不过中国车市的增长在2011年暴跌,2012年增长也并不高,诸多车企又放慢了产能建设的脚步。2013年中国车市开始好转,诸多车企的产能再次加快,并在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里逐步释放出来。
汽车产业产能的增长,对车市的增长是一个正向影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即使车市增长速度较快,但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也会不遗余力的加大竞争力度,这自然会为消费者带来一个更加有利的购买空间。
交通和环境压力促使政府控制增长
对政府而言,汽车市场的高增长,既有幸福又有烦恼。幸福的是,车市增长带来更高的税收和GDP,同时汽车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能够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这也正是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都愿意将汽车产业当做重点来引进。
然而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也给交通、环境带来较大压力。虽然前不久有报告称,汽车的排放污染只占大气污染的4%左右,但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导致城市的过度拥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汽车污染的占比较低,并不是说汽车污染不严重,而只是其他途径的污染太严重了而已。
而且,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了之后,决策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不管是中国整体经济还是汽车行业这一具体的行业类别,高速增长都并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思路,稳健而健康的发展,才是可取之道。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必然会控制车市的高速增长,避免车市增长过快带来交通和环境的进一步失控,同时也会避免车市出现大滑坡,对中国经济和民众的就业带来大的波动。工信部对于中国汽车市场2014年的预判,如其说是他们对于市场的预测,不如说是为2014年中国车市增长速度确立一个调控的基调。
限购成为车市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看起来,限购必然会对车市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背后的原因,是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在限购问题上并没有意见统一。虽然全国四个直辖市中的三个已经实施了限购,但这种城市治理思路是否会被其他城市消防、何时效仿,还是一个未知问题。
如果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在同一时间内限购,那么它带来的肯定是负面影响。而像现在这样一个一个的城市突然限购,会让更多还未限购但已经明显感到本地已经很拥堵的市民,提前加入到购车的行列中来。也就是说,限购会像几年前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一样,会导致车市销售的提前透支。如此一来,限购限制的是几个城市的销售,带来的却是更多城市的加快普及,其综合效果,反而是促进汽车在2014年的销量增长了。
农村城镇化造富运动带来的促进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决策者制定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央视在广告中,也将其作为我国经济的新动力来解读。很显然,这一发展战略不仅仅带来农民朋友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也会为成为中国新一轮的造富运动。在这一轮的运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城镇和县级城市的部分人群,将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保有量较低的地方。那么,城镇化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就将会是正向的影响。
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市场2014年的增长不稳定因素较多,但整体上呈现的是乐观的局势。车企产能、限购、城镇化都有可能进一步促进车市的增长,而交通、环境压力将会迫使中央政府不敢放任车市肆意增长,希望有一个可持续性的稳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如果增长速度过快,那么2015年这一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车市很可能就会再次面临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中央政府是否会出台政策来控制,目前还不得而知。工信部所提到的车市负面,并没有明确这一点。
自主车企可能迎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再次回到两位数,但自主车企却没有同步收获红利。有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中国车市终端数据中,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销量再创历史新低,三年间市场占有率约跌两成,远远落后于欧美系。
自主品牌之所以在这一轮的车市增长中并未有大的斩获,其主要原因是两点,第一是中国购车消费者的平均购车预算提高了。自主品牌所处的价格区间较低,退出了更多消费者的选择集;第二是自主车企正在品质转型过程中,很多高品质产品都刚刚推向市场不久,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认识和肯定。
我认为,在未来中国汽车增长的焦点逐步下探到三四线以及农村市场时,对自主车企而言是一个难得的良机。一方面这里的消费者对品牌并没有像一二线城市居民那样非合资不可,只要是大家认可的大品牌,这里的消费者基本都能够接受。另外一方面,低端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性价比的追求更高,自主品牌有它的优势存在。
抓住这一轮的发展机遇,将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发展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可以预见的良机。错过这一次机会,未来自主品牌就将进退两难。谁在这一轮的机遇中成功生存并实现品质扭转,那么它未来就有机会再次对合资发起挑战。